据报道,一直走在全国预算改革前列的广州市今年预算实现“全裸”,将社保基金预算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提交人大审查,将政府可支配财力晒个底朝天;同时,每个代表团在审查总预算之外,“一对一”专题审查1个部门预算和1个政府投资重大项目预算。
广州市是我国第一个实行预算公开的地方政府,现在实行“代表团‘一对一’审查部门预算”又领先了全国一步,意义不可小视,带动作用不可低估。笔者注意到一个信息,有人认为,“代表团是以地区划分的,对要审查的部门没有了解,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有效监督。”推理开来,就意味着在预算公开成为共识的前提下,如何确保预算的细化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也就是说,预算不仅要更公开和透明,而且要更专业。
正如王朝才先生所说,西方一些国家,在议会中常设农业、环保、财经等专业委员会,由这些专业委员会审查其对应的部门预算,可以做到专业到位,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大代表不是专职的,没办法长期研究一个具体领域”导致了预算的专业性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公开的效果。
公众非常羡慕国外政府预算的细致程度,但能做到这点,与预算专业性的到位不可分割。据报道,国外一些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公开得非常详细,财政报表会具体到以月为单位发布,仅伦敦市政府2010年11月的预算报表就有50多页,并附有清晰的目录,哪个职位、哪些工作花了多少钱都能清楚地查到。之所以能细致到这样的程度,没有专业的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专业还体现在预算监督的时间上。外国的议会六成的时间用在了审核各种预算上,而以我国两会为例,安排审议财政预算的时间只有7天左右。应该承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人大代表对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的财政预算进行详细的审议,是非常困难的。
西方有谚云:民主就是从议会掌握国家的钱包开始的。从更宽广的角度讲,西方国家预算监督的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与政府预算相关的所有财政财务活动。奉行预算监督权力之间的合理配置和相互制衡也是其实施预算监督的一大特色。种种措施,保证了国家的钱包掌握在公众手里,这是预算专业性的鲜明诠释。
我国政府预算只反映了预算内和部分预算外的财政收支活动状况,大量预算外、制度外的公共收支行为仍然游离于预算的监督约束之外,破坏了预算的完整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审视成立专业委员会的建议有着多重价值。或者说,这是预算公开道路上必须经历的一步。
政府预算相当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合同。公众知晓预算就是知晓政府,预算公开透明就是政府公开透明,进而控制预算,也就控制了政府。要做到这些,没有专业性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一句话,财政预算要全裸也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