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7日开始到3月6日,广州市首批公租房意向登记正式展开。广州市住房保障办17日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首日仅有242户家庭成功进行登记,意向登记的热度不高。日前,新华社记者在广东佛山、东莞等市采访时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的需求者望洋兴叹。
公租房申请入住的审批流程到底有多繁琐?在佛山市,申请者需要提供的证件,包括身份证、居住证、结婚证、收入证明、劳动合同、财产证明等,甚至计生证也包含在内。而在证件齐全之外还要经过“三审三公示”:由社区居委会、街道住建部门、区住建、民政、公安、工商、税务、人社、公积金管理中心等诸多部门进行资质审核公示。按照申请者的说法,“就算各种证件齐全了,还得等至少90天。”
对于一般申请者而言,不卡在证件上,也可能因为耗时之久而放弃申请。从供需层面讲,这部分申请者最后还是会被挤进房屋租赁市场,错过带有公益性质的保障与福利,而公租房空置引发的对土地的闲置和相关资源的浪费问题,都提示着公租房供应机制的及时调整。
在公租房、廉租房并轨运作之前,公租房将定位对准了中等偏低收入者,以与廉租房保障低收入者、经济适用房保障支付能力相对强者形成区别。建立在不同收入情况基础上的差异化住房保障机制,当然需要通过对申请者收入情况的详细摸底,实现对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尤其是为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而设置的公租房,它惠及的一个重要群体便是新就业人员,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实属必要;而退出机制更倚赖于对收入等相关情况的审核。
问题是,公平合理分配所要求的严格把关,一定得通过程序的繁琐耗时来体现?信息录入不存在多少技术门槛的当下,申请者不应还得靠名目繁多的证件来证明自己。当然,除此之外,公租房问题还在于,现行的入住申请尚未在户籍制度上实现打通,重要保障对象之一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申请入住上,面临着诸多障碍,这都徒增入住成本。
公租房的建设资金来自于地方,锯除户籍门槛上的滞后在预料之中,但它引发的吸引力下降是实实在在的。而囿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优化配建公租房所面临的障碍更大。在建设区位、地段的选取上,带有公益性质的公租房如何同市场化的商品房竞争?尽管中央给地方的保障房建设下达了硬指标,但这个硬指标并非不可能被灵活变通。公租房遇冷,行政审批繁琐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此。在地段选取、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公租房往往无法与盈利空间较大的商品房相比,而有申请意愿的这部分群体,恰恰对区位、交通等影响生活成本的因素极为敏感,由此导致公租房入住率不高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公租房、廉租房的并轨,以及经济适用房的逐步取消,公租房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只来自房价高企背景下,房屋租售市场对支付能力的高要求与民间对廉价住房的刚需之间的巨大矛盾,更在于它涉及到一系列利益局面的调整,包括对土地财政依赖的打破、户籍制度的打通、中央与地方在住房保障等事项上的责任分担等。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梳理,一套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或将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