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均万元税负”成功抢头条。所谓的“人均万元税负”,指的是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元,对于13.54亿中国人而言,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
老百姓吐槽税负太重,估计是看到负能量吐得太多了,于是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在媒体上解释,当人们听到人均税负接近万元,大多数人的反应肯定是负担太重了;而听到人均财政收入万元时,则会感到我们的人均财力还是太少了。最后媒体总结:所谓“人均万元税负”,实际上就是“人均财政收入”,这个指标中国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过分追求低税负、高福利,可能面临极大的财政风险,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个总结也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2011年我国人均政府财政收入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28美元,而美、日、德、法、意、英的人均财政收入均在1.4万美元以上,我国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这些国家的1/10左右。2010年,我国这一指标世界排名处于100位之后。
吐槽吐着吐着被噎回去了,这种感觉很抓狂。但这只是一面之词。税负的比较,不能采用绝对数,而应找到参照物,采用相对数。收入不同,税负的感觉怎能拿来比较?如果中国的人均税负与人均收入之比,仍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们才可以说,人均万元的税负不高。根据去年的人均收入数据,中国是3677美元,美国是46380美元,人均税负与人均收入的比值,中国是0.41,美国是0.30。如此,我们的税负就不能很逍遥地说,太少了。
特别是,中国的财政收入有大小口径之分,如果采用的是小口径收入,自然会得出税负不高的结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但是,非税收入所占比重绝不是无足轻重的。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在政府性基金收入这块,就包含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土地出让金收入。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土地价格统计,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显然,12.9万亿元的公共财政收入口径并没有将土地财政包含在内。如果进一步剖析,中国还有很多的费用收入并没有统计在内。因此,当我们比较人均税负的时候,必须是全口径的财政收入,而不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税负高和税感痛苦不会直接画等号,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优质的、让纳税人满意的公共服务,即使税负较高,纳税人也不会感到痛苦。相反,如果纳税人能够感受到的公共服务是欠缺的,即使缴纳的税不多,也是有怨言的。哪怕一国的税负绝对值不是最高的,但如果税收支出让老百姓感受不到,税负自然是痛苦的。
用有效真实的数据说话,如果税负高了,就要正视这一现实,从而调整资源在政府和企业、私人之间的配置,更多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更有效地界定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稳定税负改革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