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正遭遇持续的寒流。在刚刚过去的数周,这种寒意更加咄咄逼人。
除中国之外的金砖国家,以及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都遭遇了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这背后,是资本外逃,再背后,是债务、通胀和经济增速下滑。
在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有赖于外需。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还在继续,得益于全球央行的货币宽松和自身的财政政策刺激,也就是说有赖于杠杆。随着QE逐步退出,杠杆在萎缩,动荡也就在所难免。
如果将自身的增长寄托于外部需求和货币杠杆,就不能幻想“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是当下的新兴市场危机给我们的答案。
新兴市场国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市场存在着太多的管制和垄断,导致效率和创新的损失,以及请君入瓮的“中等收入陷阱”。谁能在破除管制和垄断上迈出更多步伐,谁能在市场化改革方向上领先更多身位,谁就能脱颖而出。
中国是特殊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是当前这轮新兴市场危机中惟一幸免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速仍在7%之上,中国有着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创造着顺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都保障了中国的抗风险能力。
但是,我们强大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问题无视。新兴市场的通病,管制和垄断,在中国也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我们希望经济可以更富效率,而不是拼资源拼消耗。我们希望市场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政府之手愈加闲不住。我们希望可以改变“投资+信贷”的经济驱动模式,而是让创新主导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不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横亘在之间的就是管制和垄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放松管制和松绑垄断,决定着新兴市场国家的潜在增长率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和入世红利只是外因,政府权力大踏步地从市场和社会退却,才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他山之石到处都是,就看我们怎么端详了。经济规律之下,中国不可能成为例外和特殊。新兴市场国家受制于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解决不了就始终是新兴市场国家,解决得了就越过“陷阱”成为发达市场国家。中国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现在尚能气定神闲看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热闹,对他们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屡屡措施的改革机会品头论足,但别忘了,也有别人在对我们品头论足,看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些长久以来困扰和折磨新兴市场国家的深水区问题。改革有难度,非常难,但是不改,中国经济的头顶太空就始终悬挂着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会有咄咄逼人的寒意来袭。
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革就是我们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