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化虚为实”须破房地产依赖症
2014-02-13   作者:赵海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据媒体披露,温州一家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一百来万,而企业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获利3000万。
  这件事的真伪有待查证,但却反映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房地产的“热钱”、“快钱”效应,正在中国的各个阶层发酵。当今中国,几乎所有有点实力的企业,都想玩一玩房地产,这成了转型期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像包括海尔、海信、格力、康佳、春兰、TCL在内的国内家电巨头都涉足房地产。
  尽管近些年房地产调控不断,但房地产的赚钱效应仍然比较旺盛,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热烈参与其中。做实业辛苦,还要打点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纠纷,与之相反的是,“圈地”、“囤地”,造房子,轻轻松松几年下来,就能赚到从前要用十几年才能积累的财富。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比尔·盖茨是中国的企业家,肯定也要开发房地产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也是如此,有的地方政府一年到头不思考如何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整理出几块地来一卖,就够吃够花了。    
  中国不缺有实力的房地产商,缺的是在行业内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公司。而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悲哀所在。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就缺少了基石。实业好比树的根部,房地产好比树的枝叶,一棵树的养分本应在根部,现在全跑到叶子上,叶子长得很茂盛很沉重,结局会怎样?
  有关专家指出,房地产过热暴露出中国经济一个大问题:制造业出现空心化,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缩小,大量资金流向回报率高的房地产业,致使该行业价格最终暴涨。虽然房地产业能拉动经济,但经济发展不能靠高房价,泡沫一旦破裂,经济将长时间难以恢复。挤掉泡沫、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
  时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家都知道这种畸形发展模式的危险,但巨大的利益诱惑又让人无法割舍,欲罢不能,并因为投机心理而心存侥幸,“饮鸩止渴”地追求眼前的暴利。因而,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现实的需求来看,都有必要对实体经济空心化给予干预,并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政策的调整,尽快改变这一局面,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变。
  健康的市场经济,应该是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美好的前景。这样,个人或者企业,都会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在竞争中做大做强,整个社会的产业形态就在互相攀升中不断发展提高,社会因此获得进步。就一个经济体而言,如果其大多数资源集中在房地产等领域,那就意味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产业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资源将呈萎缩趋势,最后会使经济“空心化”,整个经济体也就会随之演化成一个只知追逐财富而不创造财富的“传销化”体系。
  中国经济要化“虚”为“实”,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业,要加大对房价的调控力度,努力刺破其泡沫,压缩暴利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房地产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不能只靠打压和限制,该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该由政府管的给政府管。另一方面,对于实业,要尽快打破行业垄断,允许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银行信贷、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方面,给予综合性倾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我国房地产黄金期或已步入尾声 2014-02-12
· 应加快调整房地产利益关系 2014-01-30
· 警惕财政收入过度依赖房地产 2014-01-29
· 地方房地产依赖症加重 2013-05-18
· 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依赖度持续弱化 2012-10-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