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需夯实基础制度
2014-02-11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叶檀

  目前似乎是我国推出资产证券化的好时机。

  大量急于做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各类企业进行了大量借贷,还有包括房贷在内的民间消费贷,银行隐性负债上升,一些地方分行不良率快速蹿升,核销速度加快。

  形势在逼迫资产证券化。根据审计署去年底公布的地方债务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合计为17.9万亿元。2012年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当年财政收入11.7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似乎不高,但考虑到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并且从银行融资购买银行坏账,就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央行1月24日公布的《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信贷增速在下行,但到2013年底,投向固定资产的贷款余额仍高达2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2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去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是否能够以继续个人购房贷款证券化、固定资产贷款证券化,以缓解银行的风险,让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与老百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制度尚未建立。

  资产证券化就是对银行、金融机构、企业资产区分风险等级进行定价,而后出售给不同的投资者,风险与收益相匹配。比如加州的教师退休基金就只能购买投资级的证券产品,哪怕年化收益率只有3%,为的就是安全,保障教师退休后拥有稳定的老年生活。如果还担心,可以购买通胀保值债券,在不通胀的年代可能一分钱收益都没有,换来的安全是,手中持有的货币购买力没有下降,好年景可以下个馆子,在没有收益的时候还是可以下个馆子喝个小酒。最大的问题是,信用评级行可靠。一个投资者出了大价钱买一个玉石,这块玉得是真的,物有所值,最怕的是出大价钱买块像玉的石头回来,放一百年就是块石头,一文不值。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长期陷入信用危机,评级业务沦为市场营销会,导致信用评级市场一片乱象,人情评级现象多有存在。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信息部在2011年底曾以截至2011年10月26日的存续期内债券作为样本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上述时间存续期的2021只债券中,748只债券主体评级为AAA,占比37.01%;388只债券主体评级为AA+,占比19.20%;485只债券主体评级为AA,占比24.00%;307只债券主体评级为AA-,占比15.19%;53只债券主体评级为A+,占比2.62%;10只债券主体评级为A,占比0.49%;主体评级为A-级及以下的债券总共30只,占比1.48%。AA以上的投资级债券占比80.21%,事实上低于这一级别的根本发不了债。

  近来情况略有好转,去年底,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信息部的王超群表示,2013年有135家发行商有评级下调的情况,是2012年的两倍。

  我国发行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与债券评级恐怕难以准确,2011年著名的云南城投债事件就是典型案例。到去年7月底,《理财周报》统计云南地区城投债超过一半为中低评级品种。据39只存续城投债中,7只为AA-级,21只AA级,8只AA+级,没有AA+以上评级。央行决定市场化监管,2013年9月下发通知,决定改革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管理方式,由偏重于事前管理,转变为着重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信息披露,同时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规范管理。

  只要地方政府不断插手,只要发债成为特权,就不可能有准确评级,因为此时评级相当于为地方政府评级。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信用评级机构为了钱把垃圾说成黄金的悲剧。中国金融市场信用更糟,抵押贷款、股权投资、台州式的小微金融生态群落,应该是主流。

  给如火如荼的资产证券化泼盆凉水,如果不建立基本信用体制,资产证券化就是转嫁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资产证券化应呵护真实出售纯度 2014-01-23
·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底线划定 2014-01-02
· 城镇化融资可考虑资产证券化 2013-12-21
· 资产证券化正式进入扩大试点阶段 2013-12-17
· 机构看好中国资产证券化前景 2013-12-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