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积极财政政策布局基本完成
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4-01-29   作者:闫坤 张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2013年,世界经济步入“拐点”。传统因素和新经济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叠加,矛盾也变得突出和尖锐。从世界经济的特征来看,总体上表现为两个“全面”:一是美国经济进入全面复苏轨道,二是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当前,我国财政形势保持稳定,局部风险得到控制,新积极财政政策的布局基本完成。

  发达国家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

  2013年第四季度,是许多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共同认为的世界经济“拐点”期。主要表现为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经济均摆脱负增长状态,逐步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则转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再次转到发达国家肩上。
  (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
  2013年,美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从关键性的经济指标来看:全年经济增幅预期可达2.8%,进入到经济正常增速范围;失业率水平已经达到2008年危机以来的最低值,12月末的数据为6.7%;通货膨胀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为1.5%;居民收入保持良性增长,预计全年收入增速达到2%左右。总体上,美国经济形势呈现出“两高一低”和生产与分配格局基本稳定的良好局面。
  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并非偶然。自2008年次贷危机演变成为美国经济危机,并席卷全球成为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稳定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走出了一条反危机、促增长的美国道路。
  第一,金融市场改革。着力稳定金融市场,并积极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是应对危机挑战,恢复经济秩序的第一步。
  第二,新能源革命。美国的页岩气和页岩油等新能源革命是新能源革命的典型代表,对美国产业竞争力和总供给曲线的改善作用巨大。
  第三,制造业复兴。美国制造业复兴并不是偶然,除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成本优势外,美国去杠杆化以后的金融市场对于风险分散能力有所下降,客观上需要在成熟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展开投融资活动,这为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和复兴打下了金融基础。
  第四,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美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稳步复苏的阶段,随着房地产价格上升,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也将得以进一步的修复。
  第五,有序的政策退出安排。在退出安排中,美联储采用先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方面向市场传递出紧缩的信息,另一方面保持央行对利率结构的控制能力。在市场逐步消化紧缩信息后,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开始增加,容易导致资产泡沫或通货膨胀,美联储再启动资产退出计划,逐步出售危机期间购入的票据、债券和其他证券,从而平抑资产价格的急剧波动(主要是上涨),并相应的回笼货币,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二)日本、欧盟将先后进入复苏轨道
  在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同时,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相关成绩可圈可点。
  安倍的“三支箭”战略当前已部分取得了其预期成果,如:日本2013年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2.5%左右;CPI达到1.5%,接近日本政府预设的2%的政策目标;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达到30%,有效地促进了日本出口增长和国际收入改善。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上述政策效果主要表现为短期情形,要实现日本政府预定的“10年后日本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加150万日元”的目标还需要持续的中长期政策支撑才能够实现。
  随着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在欧元区采取的改革措施和有利环境的推动下,欧元区经济出现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已经大幅度缩小,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和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二是欧元区经济指数得到了有效的恢复,2013年的“成绩单”进步很大。欧元区的GDP增速达到-0.3%,全年GDP增速预计可以达到0增长的状态,从而逐步进入到增长周期;失业率保持在12.1%,青年失业率依然偏高;各成员国平均债务率为85.6%。

  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中国经济

  2013年的中国经济,表现出稳定、创新和优化三个方面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宏观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良好
  2013年GDP总量达到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CPI的值同比上涨2.6%。就业状况总体平稳,城镇化率达到53.7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速明显提升
  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所提升,占比水平达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占比情况。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三)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稳步调整,出口形势渐趋明朗
  2013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家庭消费稳步增长,市场销售平稳扩大。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贸易总额全球第一,出口增长有所回升。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41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超过美国(约3.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四)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全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
  (五)金融市场总体稳定,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人民币贷款余额71.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4.38万亿元,存贷比为68.9%,较2012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从新增社会融资的情况看,2013年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17.2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的规模上升到53%,较2012年有明显的提升;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类影子银行业务占比下降到28%,金融市场的风险得到明显控制;非金融企业的股票融资规模较小,只占到1%的水平,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下,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应得以发展和壮大。

  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目标的财政政策改革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以及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要求,我国2014年财政政策的定位应是: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新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框架如下:
  1、着手对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和架构进行研究和改革。
  2、积极响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防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波动风险。可考虑由中央财政主导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定资金,余额滚动并委托全国社保基金运营管理;或与货币当局积极合作,加快市政债的改革进程,明确区分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允许部分到期债务展期或借新债还旧债,以发展和改革来化解风险。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约束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投资边界,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上缴力度,有序退出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国有资产投资领域。可考虑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上缴比例,形成国有资产对社会和国家的良好回报,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还应对部分国有资产启动退出性安排,向社会资本开放市场。
  4、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形成一批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投资对象的新投资热点。
  5、以优化消费结构、扩张服务消费和改善消费渠道为重点,大力促进消费增长。当前,可考虑继续实施消费补贴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促进政策,如对环境类产品消费实施为期一年的消费补贴安排,或是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在一定规模内的商超粮食、服装类消费实施增值税退税政策,退税率可定于10%左右,并由中央财政承担。
  6、促进进出口发展,利用世界经济进入复苏阶段的有利时机,拓展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范围,提升我国产品竞争能力,形成进出口协调发展和以贸易完善市场改革的良性循环。
  7、完善政府采购体系,改变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从政府养人、养事,到政府买事、买服务。应下大力气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转变政务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政府与事业单位和其他服务企业之间的市场通道和市场机制,推动我国政务和公共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8、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重视城镇化进程中所带来的要素供给效应,科学设计推进城镇化的政策体系,使政府承担的公共成本和非农就业、城镇安居能够有序的结合起来。
  9、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具有创新性、成长性和持续性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形成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和产业分工细化的有效载体。
  10、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构建实体商品与金融商品的连接渠道,在提升市场效率、促进金融深化的同时,形成有指导性的关键商品的定价权。
  11、继续推进“营改增”扩围,坚持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思路,降低企业税负,优化企业税制,提升企业的设备投资、改革和产品创新能力。在下一步的“营改增”改革的扩围中,可考虑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案:对于一般纳税人,将以行业为标准,根据既定的扩围计划和方案渐次纳入改革进程,最终在2015年总体上完成“营改增”的扩围改革;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其基本处于减税状态,可以制定先期推进,形成国内改革的“早期收获计划”。
  12、开展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摸排、统计工作,着手准备税收优惠的立法工作研究。要保证税制统一、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目标,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开展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摸排、统计工作,为下一步清理税收优惠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闫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鹏 财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积极财政政策有何新内涵? 2014-01-02
· 保障财政政策可持续性成热议焦点 2013-10-27
· 世界经济复苏"前夜"的中国财政政策 2013-07-25
· 该是财政政策真正积极起来的时候了 2013-06-03
· 林毅夫委员:中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中性的货币政策 2013-03-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