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全球政要和精英聚焦瑞士达沃斯。不过,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们一扫前几届全球危机阴霾笼罩时的情绪低落,对全球经济充满愿景。世行行长金墉“双引擎”驱动全球经济的言论,是典型的乐观论,但他不过说了绝对正确的废话。
这个世界,除了发达国家就是发展中国家,涵盖这两类国家的“双引擎”论,不符合全球经济的逻辑。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看,发达国家引擎动力的稳定性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后来居上,算是全球经济的另外引擎;其他发展中国家,随波逐流而已。
有三点为证: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连锁反应,欧洲及日本深陷其中,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其他国家更是被裹挟其中,形成了全球经济的集体沉沦。美欧日和中国为代表的两种类型引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二是伴随着全球危机而生的G20机制,即涵盖了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凸显“发达”和“金砖”国家共主全球沉浮的格局;三是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缩水和年内可能完成使命为标志,美国经济温和复苏,欧洲走出主权债务危机泥潭,日本“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多年的迟滞沉疴显露出较强的疗治作用,中国经济则在危机倒逼之下开始启动新一轮改革与发展模式转型。全球主要国家呈现出经济治理趋同性的特点。
此轮全球经济危机,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而言,危与机并存,但世界经济格局依然,还是由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型发展中国家所主导。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和版图中的发言权在提升,但也仅仅止于此,离颠覆现有全球经济秩序还有漫长距离。
现实主义的全球经济引擎,发达国家算一个,中国算一个,其他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引擎”地位。作为全球经济引擎,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全球性货币地位,二是综合国力足够大,三是全球贸易强国。从这个角度看,全球第一经济引擎,非美国莫属。中国,在过去5年的危机中,充当着超越美国的全球经济引擎作用,但也备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煎熬,最主要的是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当然,作为次于美元的欧元区,则有赖于德国经济的救赎而使欧元区逃过了解体之劫,但德国只能算是欧洲的经济引擎。
世界银行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至3.2%。这种乐观预期建立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基础上,当然也包括对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远期乐观。世界经济引擎在新的一年变得多元化,美国依然第一,中国第二,欧洲和日本第三……当然,由于美中欧日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而这四大经济体在贸易活动最活跃的亚太区域,还有一些次量级的贸易伙伴。主要国家的经济好转将形成持续稳健的引擎合力,使世界经济步入企稳向好的新轮回。
然而,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从缩水到退出,美联储还未最终定夺,凸显美国经济复苏尚存问题;中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难题,结构性矛盾待解,防范金融风险提上日程,影子银行带来的现实困扰,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中高速增长需要更稳的长周期,以确保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释放红利。“安倍经济学”是否能维系长期正效应还需评估。欧洲则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的反思和财政治理的转型。新兴发展中国家更主要的是如何保持经济增幅的后劲和质量。
世界经济的引擎动力还是来自主要国家,没有实力是难成引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