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新股高价发行要对症下药
2014-01-22   作者:曹中铭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曹中铭

  IPO新政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呈现出两大格局,一是新股发行无超募无老股转让,二是因存在超募启动老股转让。监管部门在IPO新政中推出存量发行机制,一方面是为了防范新股高超募现象的重演,另一方面显然是为了减轻大小非解禁后对市场的冲击。愿望虽好,却留下漏洞。
  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IPO重启,新股实施市场化发行,但却导致高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大行其道,也广受投资者诟病。此后监管部门又连续实施两次改革,并且设置了发行市盈率25%的“高压线”,然而新股“三高”发行问题仍然突出。正是在此情形下,新股发行出现第八次暂停,监管部门亦不得不启动新一轮IPO改革。
  自去年首批五家公司获得发行批文以来,各家公司便先后启动IPO程序,而最终的询价结果显示,新股发行市盈率低于30倍甚至是20倍的并不鲜见,但也有某些企业的发行市盈率高高在上,亦凸显出其发行价格的高企。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规定,发行人应根据募投项目资金需要合理确定新股发行数量,新股数量不足法定上市条件的,可以通过转让老股增加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新股发行超募的资金,要相应减持老股。因发行价格较高,导致公开发行的新股数量少了,发行人为了满足上市的条件,不得不转让老股,最终导致发起人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套现。
  客观上,IPO新政下,新股发行从高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老三高”,正向高价、高市盈率、高价套现的“新三高”转变。显然,无论是“老三高”还是“新三高”,都不是IPO制度改革的初衷,也是市场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当“新三高”已成为现实时,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制度完善或深化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监管,本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新股发行过程进行监管,重点在于从发行市盈率着手抑制新股高价发行。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市盈率发行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新三高”发行同样会发生。毕竟对于发行人与中介机构而言,连续三周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与发行人股东能够高价套现以及保荐人能获得更多的承销费而言,实乃“小巫见大巫”,个中孰重孰轻显然不言而喻。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发行人与中介机构更希望以时间换取价格上的空间,进而获取最大的利益。
  现有数据显示,新股发行市盈率越高,老股转让占发行量的比例就越高,发行人股东从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如我武生物发行市盈率39.31倍,老股减持占发行量的56.44%;安控股份发行市盈率39.54倍,老股减持占发行量的63.15%;全通教育发行市盈率51.37倍,老股减持占发行量70.55%;奥赛康发行市盈率67倍,老股减持占发行量78.61%。像全通教育、奥赛康等,与其说上市是为了发行新股,倒不如说是为了“发行”老股更为确切。
  因此,要抑制新股高价发行,防范老股高价套现现象频频出现,只需从老股转让占发行量的比例上采取对策即可。如果监管部门出台新规,老股转让占发行量的比例不得超过40%,新股“新三高”发行的症结便可迎刃而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八新股今集中上市 充分披露业绩信息接受市场检验 2014-01-21
· 新股定价应充分发挥卖方竞争机制 2014-01-21
· 新股发行过程监管抽查将常态化 2014-01-18
· 创业板走强是掩护新股高价发行 2014-01-13
· 改变新股高价发行局面 2011-11-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