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省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省级预算安排25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把2015年的25亿元提前到今年使用,以支持市县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至此,通过近年来的预算安排,省级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能够覆盖省内实体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总额达到230亿元。
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工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经济形势的报告透露,中央政府当年下放221项审批事项,力推“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激发民间活力,0元也可注册公司;同时推行结构性减税,免除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释放出鼓励创业的积极信号。此外,2013年被称为“禁令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严禁公务员“吃拿卡要”、收受礼金,也减轻了企业负担。
湖北省历年逐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注重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今年省级预算安排25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且把2015年继续安排的25亿元提前到今年使用,既有着现实需要,也是顺时之举。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之根本,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了,虚拟经济才能有所依托。美国之所以能顺利走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阴影,实现经济复苏,也就在于实体经济发展良好——虽伤皮毛而未动筋骨。而中小企业又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因为中小企业面广、量多,既是最主要的税源所在,又是扩大就业,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的最重要载体。
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底,湖北全省中小企业法人单位即达到24.83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高达90.9%;在全省限额以上工业法人单位中,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72.76万人,占61.8%,而在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中,这一比例更高。而随着“简政放权”、创业门槛的降低,可以预见将涌现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省级预算安排50亿支持市县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既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也是“未雨绸缪”之举。
中小微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融资难、贷款难,这严重制约其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中小微企业实力弱、抵押物少,难以与银行信贷实现“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还在于银行出于规避风险、降低贷款成本的诉求,更倾向于把贷款投放给大企业、大集团。而省级预算安排50亿元加码市县担保体系的建设、完善,则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强化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起到“信贷杠杆”的作用,使得银行敢于贷款、愿意贷款,予中小企业以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这既是政府对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因势利导之举。否则,中小企业要么只能贷不到急需之款,使自身发展严重受限,要么,就只能是通过民间高息借贷饮鸩止渴。此前,湖南吉首市、浙江温州市都曾因民间高息借贷发生过“融资事件”,严重冲击了经济秩序,影响到社会稳定,使地方经济元气大伤。
“调结构、促改革”,箭在弦上。只有戮力于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其发展壮大,才能给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