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公车监管不能沦为法外之地
2014-01-17   作者:唐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1月14日,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拍卖收官,总计拍卖公车324辆,回笼资金3003万元。此举引发公众对于国企公车购买、使用情况的关注。国企的公车有多少?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记者就此联系监管央企的国资委,对方表示并无相关统计数据。(《新京报》1月16日)

  五浪液集团拍卖公车的做法值得称道,不过一家企业就拍卖多达324辆公车,也着实暴露了国企公车管理的问题。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国企使用公车居然没有数量限制,自然也没有所谓的标准限定,既助长了国企的职务消费,又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从既往一些案例可以看出,国企在资金使用上的缺少限制和职务消费的居高不下,如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在职期间日均挥霍公款超4万元;原建行老总张恩照,搞一次舞会便挥霍了115万元,其个人爱好则由网球、高尔夫球发展至豪华游艇……

  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和职务消费,必然会侵占企业利润,所以,尽管很多国企占用了很多不需要付费或付费很少的资源,如土地、矿产和特许经营权等,结果其成本却远远高于同类私企,效益也比不上民营或私营企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行政成本太高。中铁建公司披露的2012年年报就显示,该上市央企全年业务招待费为8.37亿元。根据2012年年报数据,252家上市国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总计65.25亿元。其中,有8家的业务招待费超过1亿元。如果再加上其他公车使用、公款消费等项目在内,其数字必然更加庞大。

  造成上述状况,根本原因还在于放松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也正因为如此,国有企业究竟有多少公车,主管部门往往并不知情,至于其他职务性和福利性消费,同样没有具体标准。正是这样的管理空白,才使得国企的职务消费和福利消费居高不下,形成了对公共财富的侵占。

  国有企业的投入来源于全民,其所得理论上也应归属全民,加之其享有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及财政补贴,特别是一些国企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和级别,其负责人按照行政干部进行管理和使用,其职务行为和行政运行理应被纳入监管范围。

  国企经费使用和成本管理处于“法外之地”,既无助于其内部控制,也难以令外界信服。加强对国企的管理,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政治、社会和民生命题。若不能将“自主经营”和“外部约束”结合起来,国企的赢利能力就无从提高,“更多地惠及民众”的愿望也就难以实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趁热打铁摸底国企公车 2012-08-22
· 公车改革必须信息透明 2014-01-14
· 五粮液公车拍卖旧车价超新车价 或存利益交换 2014-01-13
· 公车改革不能只靠“车补” 2014-01-13
· 公车拍卖能否成为公车改革新起点? 2014-01-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