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房地产难题必须从更深层面着手
2014-01-17   作者: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全国主要城市依靠房地产拉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依靠房地产开发汲取财政收入,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问题,那么,绝对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正因为如此,本届政府在房地产问题上才会出手谨慎,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要尊重市场规律,由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使各级地方政府骑虎难下。中央政府颁布的各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之所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获取巨额的收益。房地产开发商充其量只不过是地方政府的“打工者”而已。房地产开发商不仅通过合法的方式向地方政府缴纳各种税费,而且还必须通过非法的方式,向地方政府官员输送巨大的利益。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中箭落马的省部级官员50%和房地产市场有关,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成为房地产腐败的重灾区。

  上届政府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入手,试图通过抑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防止价格迅速上涨导致收入分配失衡。现在看来,这种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或者说是一个腐败问题。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政治的角度考虑。

  首先,必须改变当前各级党政官员的政绩评价体系,禁止地方政府通过频繁拆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中央组织部门考察地方干部的过程中,既要考察群众基础,同时也要考察资金的使用效率。换句话说,既要考察地方政府官员在房屋征收补偿中是否尊重群众的财产权利,同时也要考察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地方官员出手阔绰,通过提高房屋征收补偿标准,赢得民心。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深谙做官之道,他们在城市房屋征收拆迁过程中,不仅大幅度地提高征收拆迁的成本,而且对被征收拆迁房屋的居民给予额外的补助。这样做既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同时又可以在当地老百姓中获得口碑。至于征收补偿所留下的资金缺口,则留给后来者解决。这种慷慨大方的做法,既赢得了市民的热烈拥护,同时又可以确保城市建设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城市房屋征收拆迁的成本提高之后,城市商品房的价格自然会大幅度攀升,那些在城市房屋征收拆迁中获得巨大利益的被拆迁人,不仅不会批评政府官员的好大喜功,反过来,还会通过各种方式为政府官员说情。可以这样说,当前我国城市房屋征收拆迁的一些做法,不仅绑架了政府财政,而且更主要的是,形成了奇特的政绩评价体系。因此,必须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纳入到地方党政官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如果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慷国家之慨,收买人心,那么,同样不能被委以重任。

  其次,必须改变目前强调民生而忽视国情的做法,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财政预算都是民生预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的福利,已经成为所有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主基调。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过分强调改善民生,而没有充分发掘资源,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必然会变成庞大的赤字预算。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之所以申请中央政府代为发行债券,就是因为财政预算出现了严重的赤字。

  中央政府有必要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且由审计机关对政府执行财政预算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如果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过分依赖土地,从而不断地累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那么,应当采取断然措施,要求地方人大通过法定的程序修改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防止民生财政预算最后变成土地财政预算。

  如果不彻底改变我国当前的决策模式,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改变政府的决策导向,涉及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系列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执政者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出台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这种零打碎敲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根本无法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政府是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地产股低迷警示:2014年房地产行业或遇寒流 2014-01-17
· 房地产的供求与保障 2014-01-16
· 微调能否规避中国房地产崩溃 2014-01-14
· 6335亿房地产信托集中兑付压顶 2014-01-13
· 房地产调控模式应该化整为零 2014-01-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