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地方债务难题需要一定的智慧,既要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又要有益于债务消化。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3年6月全国政府性债务达20.7万亿,考虑或有债务后,全国各级政府债务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政府性负债率为36.4%,远低于国际上通行负债警戒线的60%,尽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流动性偿付压力依然非常巨大。
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不在于规模而在于价格和利率风险所导致的金融脆弱性。事实上,债务扩张对金融脆弱性在国外早有论述。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根据经济主体运营现金流与债务之间的关系将融资结构划分为三种:稳健融资、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并认为金融脆弱性的发生依赖于融资结构的变化。在市场进入正反馈的情况下,原本债务适度的主体也开始进行投机性融资,惯于投机的主体则加大投机力度,进而转变为庞氏融资。
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地方资产负债表的期限错配和资产收益低下。资产方往往是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不足,而负债方则是各种类型和期限的债务,随着持续宏观调控的推进,特别是平台贷款“降旧控新”,新借债务可能期限缩短而资金成本偏高。从资金结构来看,中国地方政府贷款中54%的期限在5年以上,2011年到2015年期间,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本付息期,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从债务分布来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2011年和2012年到期较多,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根据模型预测,2014年以后,地方政府出现资金缺口,即(地方可支配收入-地方支出-还本付息)<0。即使考虑到借新还旧,即部分资金缺口可由银行新增信贷进行弥补,2015年后将会出现绝对资金缺口,即(地方可支配收入+新增债务融资-地方支出-还本付息)<0。
2013、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最沉重,特别是面临着利率上升的大趋势,这种风险将更加突出。以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为标志,全球利率中枢在未来几年将逐步抬升。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在未来五年中高于5%的水平。由于全球利率是以美国利率为基准的体系,随着未来几年美国真实利率趋势性上行,全球低利率环境很可能会在几年内结束,这将会大大抬高中国利率的整体水平。而国内的利率市场化也加大利率上升压力。一旦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存款利率将逐步和理财接轨,目前3个月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4.6%,但是3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约是2.8%,利率上升仍有压力。
据统计,2013年全国地方债务到期还款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约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0%。随着平台融资集中到期,未来两年到期债务规模增长更快,而财政收入增幅则难以大幅提升,届时地方政府以及融资平台将面临更大还本付息的压力,此外,根据测算,2014~2016年地方政府利息负担预计在1.5万亿左右。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规模为3.56万亿,再加上2014年将有约2.9万亿信托面临滚动到期的压力,资金链面临“大考”。
因此,当前化解地方债务溢出风险变得尤为重要。除了保持货币流动性总体稳健之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融资紧张问题:一是成立地方“坏账银行”。成立地方“坏账银行”主要负责地方债和不良资产处置,其购入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可以对外转让。二是建立基础设施产权市场。建立基础设施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退出机制,以便于地方退出部分国有股权,盘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运作手段为新项目筹集资金。三是设立公共收益特别账户。可以考虑将部分城投债转为市政收益债,将公用事业类的城投债定位为市政收益债,并在地方政府预算中设立特别账户,进而从根本上降低政府融资对社会融资,特别是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的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