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发改委披露,预计2013年GDP增长8.5%,成为全国首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也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目前全球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共有15个,广东GDP直追排第15位的韩国(1.13万亿美元),排在第16位的印尼之前。
当前广东的GDP确实可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且在投资率远低于其他省份的背景下,经济出现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的增长,反映唯有不懈的改革开放才能激发经济社会内生活力,即广东经济25年来稳居全国各省份头把交椅,就源自广东领先的改革开放步伐。同时,对工业化已接近末期的广东来说,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将为其他省份的经济社会转型提供可资甄别的案例。
当然,成绩已为过往,决定广东等国内富裕地区经济可持续的核心,是如何克服和矫正经济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并提高制度对经济社会问题的敏感适应能力。以广东与韩国比较,201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594万人,几乎是韩国两倍,广东人均GDP为8931美元,而韩国为22590美元,差距为一倍多。广东依然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低端产品的加工出口,而韩国已是“后工业化社会”,以服务业以及科技创新为主,广东竞争力与韩国尚有不小的差距。而这些也应是今后广东进行查漏补缺的重要参照系。
同时,不论是广东还是全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应得到重视。如果说广东等东部地区已步入“第一世界”,那么,西部一些省份则仍属“第三世界”,就广东省内,一些偏远山区的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
需要慎思,这种不平衡是过度追求增速的副产品。近年来,中国GDP增长是以举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人均收入低为代价的,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及制造业出口拉动。自2008年后,中国为维持增长投入了越来越多债务,支撑着逐渐过剩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传统行业产能,如果考虑到中国真实通胀水平、产能过剩下的大量“僵尸企业”及不断膨胀的债务规模,全国及各地的GDP增长应包含了相当大“泡沫”成分。
阿西莫格鲁在其新著《国家为什么失败:权力、繁荣和贫穷的起源》中表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包容型经济制度,包括保护产权、法治、国家支持的市场经济、行业自由准入、保护合同以及全体国民机会平等。
显然,中国要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就需构建包容型经济制度体系,因此各界期许即将起航的制度改革,能迸发出持续的内生性增长动力,而逐渐摒弃目前的增长模式;要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过高的汇率水平、创新乏力、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都将阻止中国继续增长。
因此,在稳增长的同时,需探寻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缩小贫富差距,鼓励创新,建立服务性政府等。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一步,未来省际间竞争应是公共服务竞争和推进制度改革的竞争,以更多地关注“藏富于民”,并给人民更多的自由,鼓励他们创造,因此期待广东能在这方面能踏出一条可行可信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