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待整固在全球制造业上的强大优势
2013-12-31   作者:王福重(北京知名经济学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中国经济已由快速增长的第一季进入中速增长的第二季。目前各方的共识是,中国经济不能再走过去30多年高能耗、低水平的发展老路,而要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倡导探索新路。转型升级,主要指的是加工制造业,具体内容是从产业链低端转到高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含量,建立发展自主品牌等等。

  在此,笔者想提点不同看法。与通常的认识不同,中国的制造业今天非但不落后,还十分强大,甚至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世界第一。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品产量,中国都是世界第一,更不用说那些传统的水泥、钢铁、化工、纺织品了。中国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是严重的经济痼疾,但也说明中国制造业能力超强。能生产最好的产品,拥有最大的生产能力,这样的产业能叫落后吗?

  有人说,虽然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大,但没能占据产业链高端,而是处于最低端。虽然东西都是中国生产的,但利润大都被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家如美国等拿走了。这样的说法,是匪夷所思的。在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大格局下,每个国家都只能占据产业链的某一段,不可能全部占据,这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理,那样的话,国际分工也就不存在了。每个国家都想占据产业链高端,可实际能占据哪一段,却是由各国不同的比较优势决定的。美国能占据产业链高端,是因为主要的技术创新是美国人做出来的。美国也能制造,但在制造这个环节没有优势,只有劣势。因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劳动力成本。哪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最低,哪个国家就有制造的优势。中国正是最具有制造这个环节优势的国家,因为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什么?是一国的基础科学研究、鼓励创新的环境,以及对于市场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把握,说到底,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大量技术创新发生在美国,是因为美国科学研究力量是最领先的,同时,允许和鼓励创新。我们常常忽略对市场的理解,以为只要东西好,消费者就会买单,这是错误的。协和飞机、铱星手机都是很好的产品,但因为没有培养出市场都失败了。苹果系列产品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新技术,仅仅是在把握消费者心理上有重大突破而已。把握消费者心理和创新技术,都需要高超的洞察力和艰苦的思考。天才的创意,往往来自看似荒唐的想法,所以,宽容这些想法,宽容那些奇特的人,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如果说手机的成功,是美国科学技术的成功,那么,苹果的成功,是美国文化的成功。乔布斯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也是个怪人,中国文化能容得下乔布斯吗?

  人做事的出发点,是自己好,而不是别人好或者坏。即便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只要通过分工合作,中国经济能增长,收入和福利能提高,就是值得的。至于美国得到了更多好处,那是因为美国人的工作更复杂,难度更大,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更重要,无人能替代。说得简单一点,中国如果觉得吃亏,不愿意制造,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能生产苹果,中国是可以被替代的。说得难听点,谁都会制造,但不见得谁都会设计、创新。中国处在产业链的较低端位置,是必然的,也是有好处的。世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各行业都占据高地和优势的。

  那么,是不是中国就永远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呢?当然不是,但那要看中国的综合实力,能不能有质的飞跃。这需要时间,在此之前,贸然就转型升级,是好高骛远,也是难以成功的。必须明确一点,并非低端就低人一等。特别是,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即使处于最底端的制造业的工人,也面临着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挑战,未必就能永远有机会还能制造。

  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其实并不需要转型升级,或者说也升级不了,至于以政府指导和巨大投入为模式的转型升级,那更是危险的。

  那么,中国有没有需要升级的产业呢?有的,那就是服务业和金融业。过去35年的高速增长,靠的是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说得具体点,就是靠上述两者结合起来的制造业。而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技术创新而是因为人口红利。但是,这个优势,我们只利用了一半。另一半没有很好利用,这就是服务业。中国的GDP中,服务业比重严重偏低,这是不应该的。如果说,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存在排斥人的现象,则服务业正是吸收人的产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等,都是如此。当我们在抱怨看病难时,可曾想到,中国有最多的医科大学毕业生,他们却被人为闲置了。靠制造业引领的中国经济在放缓,不必忧虑,靠服务业引领的中国经济,足以弥补,而且前途无量。

  一切资源配置,都要靠金融引导。中国的金融业,比服务业还要落后。为什么今年闹了两次钱荒?就是因为利率没有市场化,被人为压低,而中小企业和民间对金融的巨大需求被漠视,金融资源被严重错配了!以温州为例,温州的制造业发展到了相当高的阶段,特别需要金融业的支撑,但民间金融被压抑,只能靠非正规金融,风险由此积累到了爆发的程度。

  因此,中国制造业经济已远远超过了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问题不是金融发展过快需要担心诱发金融风险,而是金融业没有服务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实体经济,因为金融太落后,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从这个认识出发,只要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中国经济在明年以及今后的若干年,就仍会有上好的表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初值创2011年5月来新高 2013-12-17
· 中国对日制造业吸引力减退 2013-12-17
· 美国公布第三季度非农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11月份工业产值、产能利用率;12月份纽约州制造业指数 2013-12-16
· 12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公布 2013-12-16
· 汇丰12月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50.5 创三个月低点 2013-12-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