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群体集体出海,境内外双向投资,这是全球资产配置时代的特色,李嘉诚不是特例。
根据咨询公司RhodiumGroup统计数据,今年1至10月中国投资者已在美国商业地产领域投资58.9亿美元,近6倍于2011和2012年投资总额。该公司研究总监ThiloHanemann表示,如今中国对美商业地产投资开始发生结构性增加。全美房地产商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美国房地产领域投资81亿美元,占美国来自海外房地产投资总额682亿美元的12%,仅次于加拿大。
出海不仅是富裕群体的选择,中等收入人群也在做出此种选择。据美国《侨报》报道,选择全家移民海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导致美国“落地婴儿”现象猛增。某在线机构经过长期调查中国孕妇赴美生子问题后估算,去年至少有1万名婴儿因此获得美国籍。
除了美国,伦敦等城市也是购买资产重要城市,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炒房大军在伦敦的房产投资由2010年5400万英镑激增至2013年三季度的10亿英镑。仲量联行
(JLL)伦敦办事处总监DamianCorbett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投资者在伦敦的投资将继续显著增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都是中国移民的心头爱。
对富裕群体出海不必进行道德谴责,经济行为总是以安全为主、利益至上,境内外房价相差悬殊,外加教育、医疗等资源,富裕群体出海不过是加入了全球人口大爆炸阶段的资源争夺战。
不过,高净值人群这种离巢行为,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将直接冲击中国经济。高净值人群集体出海,是财富与人才的双重流失。高净值人群把根留在当地,在境外投资是经济现象,但把家迁离,本土被当作低成本淘金热土,是经济制度出现问题的严重警告。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居高不下,严重的资金困顿使坏账风险加大。投资主体有庞大资金胃口,高负债经营是经济增长的代价,现在需要为以往的低效投资买单。当高净值人群夹带着资金源源流出国门,承受通胀风险就是无处躲藏的小民。个体的理性选择,造就集体的非理性恐慌,A股市场就是一个现成案例,这种现象或将蔓延到债券、信托等市场。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下挫,金融市场难以招架,会不会出现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企业出海投资无可厚非,可怕的是企业投资收益普遍不高,或者大幅亏损,需要密切关注。国内普通储户节衣缩食以利差的方式提供给大型企业大量廉价资金,让这些企业出海竞争。
近十年来,纳入统计的境外投资大增,2002年中国境外投资额为27亿美元,2005年达到123亿美元,2010年跃升到590亿美元。2012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额达到878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17.6%,占当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的6.3%,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日。12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五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开幕式上指出,预计今后五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5000亿美元。
可惜的是,投资收益不佳,外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574亿美元,2011年则是-853亿美元,外资在中国投资赚钱,中资在海外投资亏钱,我们用真金白银向海外输送财富。
资金如水,堵不如疏,建立公平高效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市场信心的源头。同时,让企业出海自负盈亏,自己为投资结果负责,避免纳税人为失误的投资买单,则是企业出海的根本原则。至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等领域,由主权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不失为好办法。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风险上升,财富出海会愈演愈烈。这不是实行闭关的借口,不是声讨财富的时机,而是重建经济秩序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