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政府在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放的最后一批救助贷款之后,于本月15日宣布“彻底退出”(Clean
Exit)“三驾马车”(IMF、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计划。爱尔兰政府相信能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成功重返国债市场,因此将放弃预防性信贷额度,以进一步减轻来自外部的政策约束。这样,在被称为“PIIGS”的五个重债成员国中,爱尔兰成了首个退出救援计划的国家。这使其成为欧元区其他重债国的榜样,也让陷入“紧缩与增长”困境的希腊、葡萄牙等其他成员国看到了摆脱危机泥潭走向复苏的希望。
2010年11月爱尔兰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当月末与“三驾马车”及时达成救助协议。在总计规模达85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下,爱尔兰以相对较快的速度遏止了债务危机持续恶化之势,并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实现了2.2%和0.2%的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亦从2010年的30.5%大幅下降至7.6%。据IMF预测,2013年、2014年爱尔兰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0.6%和1.8%,赤字率有望将降至5%以下。由此可见,爱尔兰退出救援计划是有足够底气的。
不过,现实经济的复杂程度远不是简单的几组总量数据就能充分描述的,退出救援计划的爱尔兰,可能尚未“退出”危机。
虽然爱尔兰财政赤字明显缩减,但主权债务负担却更趋沉重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爱尔兰实施了大规模金融救助政策和超常规的财政刺激方案。为应对大幅攀升的财政赤字,政府大规模发行国债,但相对缓慢的经济复苏使政府偿债能力难以赶上债务积累的步伐。2010年末,爱尔兰政府净债务占GDP比例较前一年翻了近一倍,升至70.4%,主权债务总体规模占GDP比例上升26.8个百分点至91.2%。尽管在救援计划的约束下,爱尔兰采取了较大力度的财政整顿,大幅削减支出,但债务规模却依然持续扩张。2013年,爱尔兰政府净债务、主权债务总体规模占GDP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05.5%和123.3%。而根据IMF的预测,未来五年内这一状况也难有明显好转。
从2011年起爱尔兰实际GDP年度增幅就由负转正,但目前实体经济仍未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今年爱尔兰实际GDP预计将达到1638.1亿欧元,较2010年增长近3%,但与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相比仍有6.7%的缺口,从人均数据看,这一缺口更是高达11.5%。经济复苏疲弱很大一部原因在于出口增长放缓以及投资力度不足。在经历了危机爆发以来的反弹之后,爱尔兰商品与服务出口增幅持续下降,今年预计仅增1.1%,增幅较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下降5.3和4.3个百分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例也从上年的4.4%下降至2.3%。从投资来看,2008-2012年爱尔兰资本形成总额不断收缩,四年共计降幅达47.1%至221.6亿欧元,社会总投资占GDP比例也从金融危机前的26.1%下降至10.9%。
出口贸易增幅下降以及投资持续放缓,对爱尔兰工业生产造成较大冲击。今年前10个月,爱尔兰工业生产指数有8个月同比负增长。因为企业开工不足,劳动力市场复苏疲弱。截至10月末,爱尔兰总失业率较欧元区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至12.6%,青年失业率也达到26%,较欧元区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失业率高企一方面不利于家庭收入的稳定,使爱尔兰不得不在面对外需增幅减缓的同时还须应对内需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加剧未来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更令人忧虑的是爱尔兰未来可能面临的通缩风险。去年四季度以来,爱尔兰国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持续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民可支配收入占比降至79.7%,与2010年四季度比较,降幅近10个百分点。爱尔兰家庭部门消费支出在今年前两个季度则分别同比下降了1.1%和1.3%。受此影响,下半年爱尔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变化维持下行趋势,10月更出现0.1%的同比收缩。与此同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幅也持续下降。
退出救助计划,爱尔兰的银行备受考验。由于家庭部门及非金融部门的欠款,银行不良贷款不断攀升。据爱尔兰央行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行业受损贷款累积金额较去年末增加了15亿欧元达到570亿欧元,在全部未偿贷款中的占比高达27%。而在不良贷款造成的减损支出,银行融资成本又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评级机构惠誉预测,在2015年之前爱尔兰银行业都难以恢复盈利能力。虽然爱尔兰银行业在经历了危机的冲击之后,积极充实资本,改善偿债能力,但随着金融监管不断加强,爱尔兰银行业还须为满足新资本标准进一步努力。不知爱尔兰银行业在欧洲央行明年的压力测试中能否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