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价市场化须注重保障民生
2013-12-18   作者:刘白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字号

  最后一个计划经济堡垒铁道部被拆分后,中国铁路运营开始有了市场化色彩。但对于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而言,机构属性和职能的变更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也正因为如此,“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一直山雨欲来。12月17日媒体报道显示,铁路运价改革方案正在酝酿中,可能于明年初出台。方案中,铁路货运价格已有了明确的涨额;而在争议较大的客运方面,高铁试点航空定价模式、实现运价市场化,普通列车则接受政府补贴。这意味着,火车票涨价即使不是定局,也已经被定为一项“渐进式”的改革了。

  多年来,在火车票问题上,曾经的铁道部与民众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基本的“视差”。前者一直试图享受两套逻辑的利好:面临垄断的诘问时,展示计划经济逻辑,强调铁路的全民属性;面对价格调整,则强调要形成市场定价机制。与之相反,公众却要求它承担两个身份的义务,在铁路运营和服务水准上,希望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准入、引入市场竞争;但在火车票定价问题上,却仍要求其继续承揽计划经济下全民福利的责任。铁路部门与公众之间对“转型”认识的差异、在“转型”诉求上的对立,使得火车票价每逢“涨”字必有舆论反感。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在很大程度上会将市场化改革看作是剥夺其公共福利的行为。这意味着,今天的铁路总公司要想推进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首先就应该清算此前铁道部留下的债务,守市场主体的规矩、以市场主体的姿态谈价格,此项改革的说服力肯定是与其公信力成正比的。

  火车票的基准票价近20年未变,它已经不仅是一宗商品,更是一项全民福利。因此,建立火车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除了对铁路部门本身角色有要求外,还包含着更宏观的命题:新机制如何承接和安排这种福利,公共福利又如何向市场化转型。这至少意味着,要细致划分公益项目和经营项目、有效区分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直接且尽量无遗漏地补贴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在福利上进行制度兜底。提升而不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福利、保障而不是挤压民生,不仅是市场化定价改革的应有之义,其实更是其操作的基本前提。

  所谓市场化定价,通俗一点说,就是区分穷人和富人、区分公益和赚钱。给穷人补贴,让富人竞价;让公益更普惠,让赚钱更规矩。铁路运价市场化肯定不仅仅等于“火车票涨价”,更不可能是一刀切式的涨价。不妨以这样的标准判断,如果改革过后,社会中低阶层没有得到更多实惠,没有收获更多便利,那么这项改革就可能异化了“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内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周小川: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减少软约束的行为和实体 2013-12-18
· 证监会拟修两法引航并购重组市场化 2013-12-13
· 监管部门正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 2013-12-12
· 5家银行拟发行190亿元同业存单 利率市场化再推进 2013-12-11
· 发改委:煤炭产运需全面市场化 2013-12-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