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房协近日发布的《广东省县域房地产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省半数县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供应过剩风险或已明显供大于求,有可能出现“鬼城”、“空城”以及超规模造城等风险。(《新快报》12月11日)
近几年,虽然有关“鬼城”的报道一波又一波,媒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展示了十多个城市在建设中存在的“空城”、“鬼城”怪相,但所涉城市没有一个明确承认。
不承认“鬼城”并不等于就没有“鬼城”。这些年,“造城热”席卷各地,国家发改委对12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而且,许多新区动辄就是数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大手笔规划。但这些新城、新区,除了体现地方主政者的魄力和意志,在规划打造前,有没有考虑到当地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能力,又有多少是听取了百姓的意见呢?
虽然地方政府在就“鬼城”的说法辟谣时信誓旦旦,比如“城市化的进程不会像种白菜样几个月见效,需要一定缓冲期”等,但据报道,这些在楼盘被建成后被大量闲置的城市,后期改造无一不是主要靠“拉人填城”的方式来消弭“鬼城”质疑,这不仅无形中增加了城市区域建设成本,也给城市发展埋下诸多隐患和不确定因素。
以昆明呈贡为例。数年前,这个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的新城就被报道为“动物和楼比人多”,从2003年开始,当地就提出通过10到20年建设呈贡180万人口的目标(《春城晚报》8月16日),现在,虽然当地将10所高校的20万学生和昆明的8000名公务员拉过来“填城”,人口也仅达到30万。
再有,城市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否则即使拉再多人来也难以留下。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造城之后,让周边大量农牧民过来“填城”。政府为留住他们,一开始除了给其提供住房、还负责落实工作、社保等,但随着当地过分、单一化依靠的煤炭市场冷淡,财政吃紧,政府对农民的工作、社保有心无力。如今,许多农民又开始怀念以往的田地和牧场。
“鬼城”、空城的背后,有面子工程,有政绩冲动,更有土地依赖和畸形的发展观,其潜在危害除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巨额经济损失、透支未来发展等,也可能给地方信贷带来巨大风险。富有戏剧性的是,今年以来,即便“鬼城说”甚嚣尘上,但包括世茂、恒大、碧桂园、新城在内的诸多地产商都加快了在三四线城市拿地的步伐。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繁荣,有多少是泡沫,是不是到了该好好评估一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