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战剑指中国金融主权
2013-12-09   作者:王健(复旦大学亚太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字号

  12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决定从12月6日起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出口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为期两年,这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小企业影响较大,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税率将高达47.6%。

  今年8月2日,涉及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以“价格承诺”的形式达成和解。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有94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均在列。

  从中欧光伏贸易战来看,欧洲试图通过调整贸易政策来刺激疲软的经济,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利影响。实际上,在全球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已经不是传统贸易理论所能诠释的。非贸易因素在商品和服务国际交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金融越来越独立而且显著地影响着国际分工、商品流通和利益分配的所有进程。从此次中欧贸易摩擦的实质来看,金融问题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才是欧洲挑起贸易争端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欧洲目前陷入的困境是金融危机,确切的说是主权信用下降引发的债务危机,欧盟权威以及欧元前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欧洲必须寻找一条出路,这条出路:一是可以让世人觉得欧洲是团结的,欧盟是可持续的,欧元是值得信赖的,现在需要的是借助某个重大事件将欧洲人心再次凝聚起来。对美、日发动贸易战皆不可行,因此中国成为了标靶。二是通过贸易纠纷、摩擦甚至潜在的贸易战压迫中国政府放弃金融控制权,为欧盟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全球战略铺平道路,这其实才是欧盟主动挑起贸易摩擦的更深层次目的。

  从近些年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看,欧美已经在布局下一个50年的战略规划了,TT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PSA(诸边服务贸易协议)是孤立中国的明证。西方国家一直觉得应该由他们来安排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他们看来,发展低端产业、从事低附加值贸易是中国的主要任务。而中国寻求主动发展所做的任何尝试,在高新技术领域和高端产业所做的突破,比如光伏,再比如华为等,欧美国家的本能反应和对策就是刁难、遏制。以往各种迹象表明,美国通过与中国的双边谈判直接压迫人民币升值,美方也在通过种种渠道推动人民币自由化进程。而另一方面,欧洲通过贸易制裁和各类诉讼对中国实体经济施加了巨大压力。不过贸易战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欧洲挑起贸易摩擦的本质就是从外围逼迫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中长期开放资本账户,进而达到削弱和控制中国金融主权的战略目标。

  从上述分析来看,无论是双反、特保还是将中国排除在贸易规则之外,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持续存在。我们固然要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应对,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潜藏在贸易背后的真正目标,我们必须还原事实的真相,掌握事态发展的规律。欧美主导的世界体系需要一个金融自由化的中国,需要一个西方金融资本控制下的世界工厂。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圆中国梦,就必须牢牢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审时度势,坚守国家底线和民族利益。一方面我们应当坚持现有的国际规则,在WTO框架下寻求就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主动采取反围剿措施来应对欧美国家的经济包围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瑞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都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突破封锁、迂回机动的精彩实例。

  诚然,当下中国最主要的任务是捍卫金融主权。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一向是郑重、严肃地对待金融开放问题的。“四个中心”、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都是中国金融开放中踏踏实实的脚印。不过,中国的金融开放有这样一种共识:任何无原则、无准备、无利益的金融开放都是不可取的。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头看中欧、中美等贸易摩擦问题就简单多了。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们不仅不要惧怕摩擦,而且还要善于利用摩擦,让它成为调整内外经济政策的好助力。但是,在应对贸易摩擦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金融主权,金融主权不容一点闪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欧盟回绝卡梅伦关于中欧贸易协定的呼吁 2013-12-04
· 卡梅伦支持中欧贸易协定 2013-12-03
· 欧盟贸易委员:解决中欧贸易争端须开诚布公 2013-07-31
· 中国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制" 中欧贸易战或一触即发 2013-06-29
· 法国总统奥朗德呼吁通过谈判解决中欧贸易争端 2013-06-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