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考逼近 投行准备好了吗
2013-12-04   作者:温天纳(香港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笔者一直从事国际投行工作,过去13个月的时间里,香港资本市场不太景气,内地不少同业的日子似乎更为艰难。不少投行空谈业务创新,但骨子里却无法摆脱过分依赖新股业务的境况。

  中国内地新股IPO市场在发展的道路上,波折颇多,经历了第八次停顿后,将在2014年1月重新启动。在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期间,笔者原本正在广州整理资料,准备应邀出席一家美资财经媒体主办的演讲会,并就内地金融改革作主题发言。内地改革速度之快,往往出乎意料,内地金融改革如箭在弦,或许有一天金融企业再次被允许混业经营,但在这场竞赛中,中国券商们,抑或是投资银行兄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券商业对比起金融业兄弟,如银行或是保险,规模偏小。笔者在此略举数项资料:截至去年底,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为中国证券业同期规模的75倍以上,营销网点的总数量则为证券营业部数量40倍以上,债券承销总金额则为券商承销额几近两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总数大约是券商受托管理资本金的4倍。彼此竞争力相差甚远。

  按目前处境判断,中国金融业一旦允许混业经营,没有银行做靠山的券商或者是独立券商形势绝不乐观。上述数字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证券行业若不创新、突破的话,就要挨打。中国券商业竞争激烈,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不过目前中国所有券商不论大小均采取“金融超市”的模式,同业之间的产品和服务完全同质化。在成熟市场如美国,除了有大型综合型券商投行之外,还有专攻不同细节的专家型小投行、折扣券商和地区券商,这些精品金融机构在中国几乎是不存在的。

  内地市场新股重启将成为券商投行业务的救命稻草,虽然短期内对二级市场带来压力,但这也代表了中国股市将从坏消息尽出的绝境中走出来。关于新股发行,估计需要至少1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预计到2014年1月以后,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将陆续上市。同时,内地将进一步推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监管模式将逐步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IPO终于回来了,笔者认为投资者不应过分抱怨,倒应积极面对市场短期的波动。长远而言,股票的质素取决于企业的业绩和增长,新股数量的多与少不应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新股质量好,投资市场一定欢迎。若整个市场理性把握此次改革契机,这对各方也将会是好事。

  对券商而言,笔者认为规范与创新必须并肩而行。规范方面,重点在于规范市场参与者、发行/定价机制、上市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创新方面,中国目前热议的优先股、个股期权等等都是行业需要加速发展的方向。

  近年,不少有利券商业发展的政策一步步出台,如证券业准入管制、扩展业务空间、提升杠杆水平等等政策,政策旨在提升行业全方位全面加速发展。在行业整体发展上,笔者认为区域股权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也在稳步成型。而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虽进展缓慢,但潜力甚大。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甚速,券商也力求从中分得一杯羹,在运用程序(APPS)、微博等等通讯软件上全面改善推广业务和产品。

  制度改革和业务创新将会是券商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产品多样化、业务多元化则是券商业发展的方向,所有从业人员必须重新构建思维。不创新,势将被历史的潮流淘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