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一些地方政府又在陆续为当地上市公司进补,要么为扮靓业绩,要么为了“保壳”。各地政府的各项补贴资金名目繁多,普通人难以弄清楚,其操作大多不透明,存在较多的模糊空间,容易滋生腐败。有的企业为此还设置了专员岗位,专门负责跑补贴和申请各类优惠政策;甚至由此还衍生出所谓“补贴掮客”,一些熟悉政府的第三方机构,专门帮助企业“包装”和沟通关系,以获得政府补贴。
笔者认为,政府财政资金不能随便用于补贴上市公司。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贴,其对股市健康机制的破坏作用更是巨大。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上市公司,主要是看中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门槛较低,其中定向增发几乎没有门槛、亏损上市公司同样可以定增,上市公司从股市大笔融资或再融资,对当地经济和就业形成拉动效应,多一家上市公司,就等于多了一台从股市融资的“抽水机”。因此,即使有的上市公司陷入巨额亏损,地方政府也要尽最大努力予以拯救。
本来,股市最主要功能,无疑就是利用优胜劣汰,将经营不佳上市公司淘汰、好的留下,由此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优势上市公司和经营管理能力强大的管理层,上市公司由此越做越强大,由此创造的财富和利润将逐渐提升,这有利于投资者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提升。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随意补贴,尤其是某些地方政府毫无原则为陷入经营亏损的上市公司提供大笔补贴,对市场正常运行机制形成严重干扰,更背离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包括在市场失灵的时候进行调控,另外就是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等。与此相对应,政府的投资性财政要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就得彻底放弃随意补贴市场主体,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做法。
对照《决定》精神,地方政府应尽快规范财政补贴行为。社会民生需要地方政府支出的地方实在太多,比如当前有些地方甚至部分居民的衣食住行这些基本民生问题都没有解决好,地方政府却毫无原则为一些企业慷慨提供补贴,这是政府职能的根本错位。尤其是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的高级形态,在资源配置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随意的财政补贴,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损害巨大,理应规范或叫停。即使将来地方政府仍保留对新兴产业等扶持资金,那么政府掌握的这些资源也应有相当限度的控制,否则就将对市场产生不利干扰,同时政府补贴的发放,必须确保透明公正,对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也应该与其他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不能厚此薄彼。
为严格约束上市公司再融资,笔者认为应规定只有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分红在达到上次募资之后,才有资格再融资。
目前沪深股市主板的退市制度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则暂停上市,若要恢复上市,需要“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为正值”,也就是说,暂停上市公司想申请恢复上市,需要考察的利润指标是“扣非”指标,“扣非”是把财政补贴等因素剔除,单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既然如此,那么退市制度为何不设计为,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也暂停上市?
与政府补贴类似,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也让原来的企业面目全非,企业的上市内容随意变动,公司经营层有时也是处于动荡变化中,难以测试经营层的经营能力,难以由此考察公司经营班子的真正能力,由此产生的资源配置断不可能合理。股市这个考场从来需要最严格的考试规则,如果规定上市公司凡实行重大重组则先摘牌退市,则替考或者帮考等行为就不复存在,或能确保真正找到经营能力强的经营班子,这也是股市发展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