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探讨白热化。少数证券从业人士突然意识到,证券公司面对的竞争对手范围骤然放大,自己只和同行比划的时代已过去。
在新金融时代,如果一个人再喋喋不休地宣传他曾经做过什么,恐怕越来越没有听众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证券行业的起点并不高,即便来个腾空,也可能难以轻言超越后来的入侵者,比如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入侵者。
要探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究竟是颠覆还是改良,如同从什么角度看余额宝一样。从传统角度看,余额宝的确只是个渠道改良。但从方便客户理财的角度看,它贴近了用户最根本的需求,并辅以互联网思维,它就是个颠覆理财行业的产品。
革自己的命总是很难的——这句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都说过。马化腾称,如果微信不是从自己的团队竞争中诞生,后果不堪设想。
互联网企业在历练中慢慢接受并利用了内部竞争的优势,但此种思维在传统金融领域却是个难以逾越的山头。
中国金融行业因诞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行业属性,一直秉持相对保守的内部运营作风,这与互联网企业一向较为开放的风格迥然不同。
近期“三马”合资的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三马”个人风格一览无余。作为金融行业最懂互联网的领袖之一,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历来心态开放,勤奋好学,他看到互联网对于金融的重要性和广阔的未来,从而积极投身于互联网金融。
在部分市场人士的眼中,在马云“没有什么不能做、保险没那么难”的犀利言语紧逼下,马明哲关于“10万页的大亚湾核电站保单”和“员工逐一谈话”的保险展业环节带有浓烈的传统金融色彩。
不论马明哲称互联网能做一切事需要“1000年”的背后是出于稳定团队军心、抑或战略需要,传统金融思维难以短期内迅速转为互联网思维都是不争的事实。
和互联网企业打过交道的人大多有一个共识,就是互联网人员的思维方式和传统企业人员思维从根本上是不同的。这也说明,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让大部分人意识到一个新事物真正存在的意义和威胁极其困难。
近期,部分证券公司网上开户数量大增,这增加了少数从业者开展互联网证券的信心。一位上市券商中层据此将其所在公司定位为互联网券商,他认为“互联网证券”概念相对于“证券互联网化”,不过在玩文字游戏。
券商中不少技术人员承认,证券互联网化从2000年便开始,但其目前互联网技术系统相比互联网企业仍然落后不少;加之证券行业在金融体系内部的系统建设,尤其是客户分析系统处于劣势。缺少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和缺乏客户分析的有效性,当前券商整体互联网应用无法与互联网企业匹敌。
但是,不少从业者坚持认为,金融行业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强,其中最核心的是判断和经营风险能力。这一点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完全是一片空白。因为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未来一两年内一定有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在风控环节为无知而买单,目前大量网贷(P2P)公司倒闭和跑路就是前兆。
诚然,每一波狂热背后都有大量失败者。但多数互联网企业最终会折戟于金融城门之前吗?券商现有的筹码非常丰厚吗?
先来看看证券公司的专业性。传统经纪交易、投行首发业务、大部分融资类业务等基本属于通道业务;涉及并购、投资、金融衍生品等具有技术含量的业务,因人员素质和研究能力不高,总体含金量偏低,优势并不突出。
被行业人士誉为行业壁垒的风险控制——在现阶段,券商判断和经营能力仍不算高。何况投资银行的专业性最终要依赖于人,风险判断能力和整体研究能力高度依赖于人。而人是流动的,投资银行人员的价值就是找到合适的公司和岗位,将能力发挥最大化。
互联网企业会不会真正跻身于金融界有待验证,但那些认为证券公司优势不足以被“外行”挑战的从业者不能再盲目乐观了。要知道,马云对投资银行牌照已觊觎多时,前期已经与多家证券公司谈判,最近刚从一家合资投行的谈判中撤出。马云打造中小企业完整服务链的野心已跃然纸上。
相比而言,马化腾的腾讯是在建立一个帝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帝国。马化腾联手传统行业共同造就一个新时代的愿望,为准备迎接新挑战的金融企业带来了机遇。
早有证券行业人士表示,如若哪家券商愿意不再“端着”,放下身段与微信合作,将有可能彻底改变整个行业。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因子正融入人民生活的每一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和引领力量正在持续增加,已经并可能越来越多地影响决策层。从这个角度而言,金融特许牌照不可能永远是铁门槛,不会永远是保护伞。
总而言之,开放的一天终将来临。对于券商,如同马云所说,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