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争论不应偏离科学轨道
2013-11-11   作者:贾壮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段时间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吵分贝明显升高,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好不热闹。拥护者挥舞着嘧啶、碱基、双螺旋等生物学名词,高举利国利民的猎猎战旗,乘着耕种面积不断扩大的东风,愈战愈勇;反对者手持保护国人食品安全的道德盾牌,占据着“保家卫国”的制高点,寸土不让。正是在你来我往之间,转基因食品问题越来越偏离科学轨道。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其实不难发现,转基因的确是个需要运用科学素养来分析的科学问题。粗略地划分,科学素养大致包括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此三端质诸正反双方,恐怕都有需要反省的地方。

  一位积极拥护转基因水稻的农业专家说,自己连续14年吃转基因大米,至今身体无恙。这位专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让人感动,却无法掩盖科学方法上的漏洞,因为单一样本基本没有说服力。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在上断头台前与刽子手约定,以眨眼方式验证人砍头后能活多久,其科学精神激励了很多人,也同样存在样本过小的缺陷。

  科学的任务是求真,不应该穿上厚厚的道德外衣,尤其忌讳泛道德化。我们经常能看到专家们“痛心疾首”,时刻担忧国人吃不上米,声称“延缓就是误国”,所以要联名上书高层推动此事。可关于安全问题,却很少见到实实在在的研究,多数都在转述他国研究成果。

  坦率地说,拥护者多数使用的还是科学话语,反对者则空有拳拳之心,论据以“常识”居多。有人说近些年硕鼠少见了,难保不与粮食基因转了有关;有人质疑,孩子们体格一代不如一代,这跟转基因食品脱不了干系;有人担忧,转基因技术都是外国公司掌握,会不会另有所图?

  还需要注意到,转基因食品问题争论中,不时会表现出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甚至上升到军事对抗层面,与科学讨论相去甚远。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的耕种技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位诗人高兴地看到,只需“春种一粒粟”,就能“秋收万颗子”,可诗人又遗憾地发现,即便“四海无闲田”,还是会“农夫犹饿死”。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对饥馑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主题,用现在的话说是寻求粮食安全。在这种文化氛围当中,有关粮食的问题很容易进入情绪化的误区。讨论转基因食品问题尤其要注意,应该多一些科学,少一点情绪。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美欧斗法转基因 非洲饥荒路何在 2013-11-08
· 转基因主粮推广要慎之又慎 2013-11-06
· 各国转基因食品调查:中国超九成大豆油是转基因 2013-11-03
· 中纺农业涉转基因菜油作假 掺994吨入库被罚15万 2013-10-30
· [网民关注]转基因菜油拷问监管机制 2013-10-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