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方最新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已触及两年半高位,就业市场在过去14个月复苏强劲。就目前情况看,美联储对经济复苏情况比较乐观,其退出量化宽松的筹码在不断增加。尽管美联储在10月底举行的议息会议上宣布,仍旧维持现行利率和85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规模不变,但市场对美联储近期可能缩减购债规模的担忧正在增加。
当前,全球正处于后国际金融危机阶段,如何让货币从非常态化逐步转向常态化,即是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含义。首先,逐步退出意指逐步减少资产购买规模,并不是完全停止购买;其次,美联储明确表示,退出量化宽松只会发生在经济形势好转的前提下,也就是在增长加速、就业率回升等一些积极信号显现之时。事实上,量化宽松作为一种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才出现的。1987年,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应对当时美国股市崩盘已经推出过这种非常态的货币政策。
退出量化宽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短期内,市场的反应最为迅速。由于预期利率会上升,一些曾经从美国拿钱到新兴市场的投资者开始抽回资金,资金由此会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到美国,这会导致金融市场发生一些波动,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做好准备,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
不过,这次情况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的形势有所不同。现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灵活度更高,也没有那么多企业和银行暴露在外汇风险之中。这些国家的银行系统也远比1997年时稳固,外汇储备也多得多。可以说,新兴市场国家已具备了管控资金外流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很好条件,但中央政府和各国央行仍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资本的流动情况。特别是经过今年8月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演”之后,新兴市场国家都已有所警惕。预计待美联储真正退出量化宽松时,其影响也不会很大。
从长期影响来看,回归常态化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各国的实际利率会上升。目前,美国的实际利率接近于零,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也近乎于零。美国在之前的三四十年里,维持着2.5%的实际利率不变,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保持在4.5%至5%左右,这对于快速增长的经济是适当的。有存款的人不会介意利率提高,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率上涨意味着贷款将会变得更贵,投资会变得更困难。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回归常态化的利率水平,发展中国家需要在未来5年管控好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需要完成结构改革,提高投资效率,以抵消利率上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