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2%。从数据本身来看,尽管10月CPI仍处于相对较高的区间,但全年实现3.5%的调控目标,应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也就是说,价格监控的上限应当不会被突破,货币政策也可以不必为价格作出大的调整。
不过从价格构成情况来看,似乎又没有数据所表现得那么乐观。因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仍然处于高位,特别是蔬菜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31.5%,创近段时间以来的新高,对CPI影响也达到了0.81个百分点。如果蔬菜价格上涨幅度稍小一点,CPI就可以重回“2”时代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以来CPI之所以能够稳居“3”时代不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蔬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7月开始,蔬菜价格就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7月同比增幅为11.8%,8月涨到19.2%,9月则维持在18.9%。到了10月,更是一下子“飞跃”到31.5%。要知道,目前的CPI是在PPI一直处于下降通道的情况下实现的。如果PPI由负转正,或者上涨幅度较大,CPI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实在难以预料。
按理,“米袋子”、“菜篮子”应当是地方政府最重视的一个问题,应当投入一切精力避免其出现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却被边缘化,某些地方政府将其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中,“米袋子”、“菜篮子”很少被提及。
这决不是乱打棍子、乱扣帽子,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在全国蔬菜生产和供应总体平衡的情况下,出现了蔬菜价格连续4个月呈两位数上涨。要知道,在销地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产地仍然存在蔬菜没有销售渠道、价格严重倒挂、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等问题。
蔬菜价格高烧不退,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考验,对政府是否真正以民为本的一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