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欧洲央行在德国法兰克福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下调至历史最低点0.25%,用以应对通货紧缩的挑战。
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欧元区10月通胀率仅为0.7%,为2009年11月以来最低点。如果通胀率下降的趋势持续下去,欧洲可能步日本后尘,面临通货紧缩、经济长期萎靡的困境。
欧元区通胀率走低与外部环境特别是10月能源价格下降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欧元区特别是重债国持续大力推进财政紧缩政策严重挤压了社会消费能力和意愿。自债务危机发生以来,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已实施多轮紧缩政策,政府公共支出大幅下降,企业和居民税负大幅提高,工资、养老金及各种福利持续削减,民众经济不安全感增强,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消费。企业为维持生计,只能以极低价格出售产品。
欧元区物价持续走低将给欧元区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一方面,欧元区国家政府和民间负债率普遍较高,如通胀率走低,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家庭的减债将变得更为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预期价格继续下降,消费者变得更不愿消费,企业利润因此将受到进一步挤压。银行在贷款方面更为保守的措施,也削弱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恶化欧元区本已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几个月来,欧洲经济出现一些向好趋势。例如,重债国西班牙连续衰退9个季度后,在今年第三季度终于实现增长,但欧元区的形势不容过分乐观,除上述因素外,还表现在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欧元区9月的失业率与8月持平,高达12.2%,其中年轻人失业率再创新高,由同期的24.0%升至24.1%。在希腊和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分别高达57.3%和56.5%。鉴于此,欧洲不仅可能面临“失去的10年”,更可能面临“失去一代人”的风险。
与低通胀相关的是,欧元近期趋于坚挺。自9月初以来,欧元对美元已升值4%。意大利财长萨科曼尼近日公开抱怨,欧元已成为全球“最贵”的货币。欧元升值造成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竞争力,也不利于欧洲经济复苏。
通胀走低、汇率走高,主要是欧元区为应对债务危机实施紧缩财政和相对保守的货币政策所致。从目前情况看,欧元区不可能从根本上逆转当前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一方面是因为南欧国家无力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而有一定财政能力的德国等北方国家则根本无意愿大幅扩大公共支出,令欧洲央行左右为难;另一方面,欧元区10月的通胀率并不均衡,西班牙的通胀率已低至0.1%,德国的通胀率为相对健康的1.3%,奥地利和荷兰则接近2%,完全符合欧洲央行的通胀控制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更为担心的是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由于欧元区各国的利益诉求和需求各不相同,欧洲央行并不大可能采取类似日本央行实施的超级宽松的激进措施。欧元区脆弱的复苏态势能否承受需求疲软和货币升值的冲击,考验欧洲人的耐心和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