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16家A股上市银行已悉数公布了2013年前三季度业绩。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浪潮的重重挑战之下,上市银行虽然业绩增速进一步放缓,但仍还保持着强大的盈利能力。今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每日净赚38亿元,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速仍接近15%。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净赚6401.8亿元。“国家队”明显居于业绩稳定的优胜地位。而从统计数据看,“国家队”事实上已与许多中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拉开了距离。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始分化。
中型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除了民生银行净利不及农行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6.27%,利润增速陡降外,其余中型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的利润业绩还是不差于“国家队”的,比如兴业银行三季度利润增长25.67%、宁波银行同比增长18.3%,都超过了“国家队”中“最赚钱的”工商银行的10.74%。再说,虽然四大行继续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工行前三季度首次突破2000亿元,但是,其高利润背后却也存在日渐上升的经营危机和潜在隐忧。两组数据对比就足以说明问题:前三季度,四大行实现利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452.8亿元的15.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57.5%。仅仅四家银行的利润,占实体企业利润便如此之高,绝对是很不正常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成果分配格局。
而笔者所说的分化,还不尽然表现在利润率上,最主要还是表现在银行资本充足率上。
自今年开始实施的《巴塞尔协议III》中国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加大了银行资本的政策监管消耗。今年的中报显示,10家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水平较3月末继续回落,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增加,特别是银行股价跌破净资产,使得普通股权融资困难重重。而这种压力更沉重的表现是在中型股份制银行身上。
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平安银行三季末资本充足率为8.91%,一级资本充足率7.4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43%。这与监管红线8.5%、6.5%和5、5%相距不远,远低于同业水平。民生银行三季度末一级资本充足率只有8.2%。在补充资本充足率的持续压力下,招商银行于9月初终于完成了配股,共募集资金275.25亿元,A股股东认购比例为96.39%,使其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至9.4%。不过,截至9月底,招商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价值人民币5,096亿元,相当于股东权益的近200%。如果这些投资开始出现问题,招商银行可能会面临将这些资产转入表内并将这些客户全部变为储户的压力,而这意味着资本充足率可能会迅速恶化。
相对来说,“国家队”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要好得多。工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0.6%,建行是10.9%,都是达标的。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的分化,从“国家队”方面来说,工、农、中、建四大行原本就是体量庞大,拥有相当雄厚的资本,并且他们可以在目前这种倾向特大型国企的市场环境中,得天独厚地享受到特殊的利益。譬如,四大行是央行向银行系统注入短期资金最方便、最习惯的渠道。所以,在“钱荒”、流动性紧张时期,四大行可以回过头来在银行间市场向较小银行收取高息。而非“国家队”商业银行非但可能在“钱荒”的当口被四大行盘剥一层,而且这些中性银行往往选择较之“国家队”银行更为激进的经营增长方式,或是更加大胆的扩张,或是冒险的经营理财产品及放贷。这中间虽然基本上是市场环境所迫,但其中还是含有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必须要有经营资本的商业银行自身业务能力的合理因素。
现在各方都在关注优先股,实行优先股的市场机制,固然可以实际降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可是,从根本说,尽快实现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才真正能形成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使各类商业银行能够实实在在地达标资本充足率,从而在银行自身经营能力和银行服务上展开公平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