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浙江世宝登陆A股市场,此后,沪深股市再也没有发行过新股,IPO事实上暂停。一年来,尽管市场屡次有IPO即将开闸的传闻,但最终都落空。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A股市场,整整一年没有发行新股。
IPO被暂停至今,表明管理层对于这一工作的极端谨慎。历史上的每次新股暂停尽管有着各自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股市低迷。客观上,在不少投资者看来,由于新股大量发行,导致一、二级市场失衡,市场资金紧张,从而引发下跌。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要求停发新股的声音,各种各样的“救市政策”建议中,这一条往往也是最为重要的。
以往每次新股发行暂停后,股市大都会作出比较积极的反应,行情通常会有所上涨。而这样的市场表现也强化了人们对于停止新股发行就能够影响市场走势的预期。不过,去年底新股停发后,市场表现似乎比较平淡,股指仍然在低位徘徊。并且一旦有所上涨,看空的一方就会拿出IPO即将开闸来说事,从而也确实对行情带来了制约。坊间认为,这次IPO之所以一停就是一年,恐怕多少也是与当今疲弱的市场格局有着一定的关系。
实际上投资者也都清楚,发行新股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一个完整且有效率的股市,一定是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如今这种暂停IPO的状况,并不正常。进一步说,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是有修改的必要,一个公平的,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IPO制度,也确实有利于一级市场的良性发展。但实践又告诉人们,事情似乎并不这样简单,一个流通股票市值达到十几万亿元的市场,其容量应该是不小的,足以每年接纳上千亿元新股的发行。但这个浅显的道理却不能说服投资者,市场普遍存在对IPO的恐惧心理,即便在股市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时仍然会得到维系。这就告诉大家其中一定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而如果对此不能予以解决,那么不但新股发行会受阻,而且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都会受到干扰。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说起来也简单,这就是供需失衡。这几年来,除了新股发行以外,还有大小非及限售股的解禁,使得股市的自由流通股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资金的供应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有效增加,这就使得股市处于供求严重失衡的状态。虽然有关部门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加大力度引进机构投资者,扩大QFII和RQFII的额度,以及推广融资融券业务
(双融业务中融资占比一般在97%以上,可以认为是一种增加资金供应的重要渠道)等等,事实上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相对于现在过于悬殊的供求关系而言,确实改善力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既有的股票供应没有办法,对于新增的股票供应就竭力反对。这不但体现在对于新股发行的意见上,也反映在把面向社会公众的再融资视为利空上,即便是对于早有安排大小非和限售股的减持,也有强烈的反感。在这里,一个重要的信息是,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供求关系十分敏感,在缺乏足够资金供应的情况下,更愿意把关注的焦点对准增量股票。而由于新股发行相对来说其进程本身具有比较大的弹性,所以也就特别为舆论所留意,并由此形成了重启IPO的重大阻力。
新股总是要发,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也十分必要。但是在推进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的是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也就是有效地增加股市的资金供应,营造良好的投资范围,鼓励长线资金入市。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努力,不但股市会继续低迷,任何有关股票的扩容也必然会遇到阻力,新股难以发行的历史将反复重演,市场将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