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末,深圳的房地产调控准绳终于收紧。
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11月1日下午确认了此前市场疯传的消息——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将从六成调高至七成。事实上,如果叠加上银行贷款额度紧张的因素,深圳这个季度的贷款购房成本已经不低——首套房贷款利率罕见基准利率以下,二套房必须1.1倍;再加上二套房首付比例从六成提至七成,这已经是近几年来少见的情况。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开发商的推盘脚步。事实上,在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出台二套房新政之前一段时间,深圳新开盘项目的审批报备手续就已经放慢了脚步。原因很简单,开发商看好市场走势想提高备案价格,但是很难通过审核。好不容易拿到预售证的开发商,也对从紧的政策预期感到后怕,连夜开盘消化客源成了首选方案。
深圳的这种状况,是全国三季度以来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典型缩影。
一是刚需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至于供给端的些许波动,都容易在需求端挤压情绪。特别在北上广深这几个供需尤难平衡的市场,各种预期几乎瞬间就会被放大。
二是二季度以来,一方面地产调控“去行政化”的预期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货币供应的增速却没有降下来。这就难怪,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市场之间近年来此消彼长的关联性在今年二三季度再度呈现:进不去或者不想去实体经济的资金,再度助推了楼市的反弹。
三是中长线的发展策略调整,很难在短期作用于市场。中央地方财税体系的重新定义、产业布局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间的调整、医疗教育户籍等体系内的进一步改革——这些动作从根本上讲都能纠正扭曲的房地产市场现实,但远水近渴之间的矛盾却需要一直权衡下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轮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并不是全国性的。央行此次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也远比以往审慎——在三季度经济指标奠定全年大局、就业目标也提前实现的情况下,央行第一时间提示了通胀风险。而各地差别化的调控,也远比一刀切的做法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眼下需要防止的,是“任务式”调控思路的抬头,恰如部分地区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在年底突击拉闸限电一样。从长远看,限制需求不是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道,在限制需求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供给,才是更切合实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