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俄罗斯免费医疗”话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司司长任明辉30日参加该部委在线访谈时说,真正的免费医疗制度根本不存在。纵观世界各国的做法,不是由税收支持,就是个人和企业支付,通过共同或单独缴费的医疗保险或社会保险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新华社10月30日)
“免费医疗制度根本不存在”一说,貌似站得住脚。或许有人生疑,的确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公民看病是免费啊?对此,任司长回答说——免费,并不意味着不缴费。在号称实施免费医疗的国家,患者看病时的费用,早已在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税收或者缴纳的保险中体现了。一些国家对于特别贫困的人口实施免费医疗,但经费来自财政支持和社会慈善。
医疗费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如此浅显的常识,无需任司长“谆谆教导”。其实,对免费医疗制度的理解,公众与任司长的解释并无二致,即百姓看病,个人无法应对高企的医疗费,需要“刚性”的社会救济补偿——这才是公众期望的所谓“免费医疗制度”。
俄罗斯等国能实现免费医疗,资金来源无非是个人、企业、社会慈善和政府财政。反观我国,从医疗资金筹集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来看,其体现形式与他国差别不大,如我国城镇职工的医保资金,也源自个人和企业的缴纳、财政的贴补。但是,我们有许多“特殊情况”——
其一,多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对医疗的投入颇为有限。医改近4年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对医疗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4.4%提高到了5.7%,其投资比例不及卢旺达。而国际社会一般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卫生体系,卫生支出应最少应占政府总支出的15%。
其二,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和不公平,让免费医疗“水土不服”。在我国,财政医疗投入的花费是有所倾斜的,受益最少的当属那些连基本医疗保障都没有的贫穷阶层。“八成医疗资源为党政干部服务”一说,其真伪虽尚待厘清,但医院“VIP病房”、“干部病房”、“退休官员公费开药卖给药店”等现实,却佐证了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
其三,虚高的药价,也让“免费医疗”越加渺茫。得场小感冒花费上千元;动一次简易小手术,少不了上万元……中央几十次
“降价令”撬不动药价虚高的坚冰;基本药物制度屡屡让廉价药遭遇“降价死”;一瓶小药片出厂价几毛钱,经过层层转手、加码后,卖给病患者却蹿高为几十元、上百元,有些药品利润超2000%并非神话……药价如此虚高,谁也付不起免费医疗这本账单。
一句话,当下的“特殊情况”,让民众梦寐以求的“免费医疗”难以发芽和生长。
不可否认,我国人口多,地方财政实力弱,实施免费医疗制度的确有难度,这也是一种国情。但是,当下医疗改革遭遇的最大“肠梗阻”,也是百姓最为诟病的,还在于医疗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公、药价虚高等“顽症”。只有扫除这些障碍,由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共同托起的免费医疗时代,恐怕才会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