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我国公司管理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之一,这不仅是治理手段的变化,更是理念的变化。
以注册资本金为例,对于各类企业要求注册资本金,将注册资本与注册写字楼、与增值税发票等挂钩,实行繁杂的年检制度,除了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之外,好处微乎其微。
这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不可能出现在车库中创业的乔布斯,在大学宿舍中创业的扎克伯格。我们非常势利地引入成功人士,而对本土创业者不屑一顾。不仅如此,催生出资本金借贷行业,凭空造就出一个没有社会效率的行业,弄虚作假成为常态,一旦注册验资成本就抽回资金,搞得一些企业为注册成为弄虚造假者,带着胎毒来到世上,今后走歪路的概率大大提升。企业为自己的运营与信用负责,政府何必以设置门槛的方式为企业背书,这样的背书有损双方利益。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0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降低成本、增强信用,是改革主旨。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二是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使企业相关信息透明化。三是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四是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提高企业“失信成本”。五是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
按照现行《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的事项就包括公司注册资本;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金。另一方面,注册资本与业务范围密切相关,不达到一定的注册资本,就不可能得到什么业务。公司资质还要经过层层考评,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执照在手,或者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评才能网开一面——任何一项改革都意味着一连串的配套改革,注册资本制度的改革同样如此,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修订,没有税收、业务资格的改革,就算强行推行了注册资本制度改革,效果不会太大。
政府在强调降低企业经营门槛之时,有城市却强行要求公司的注册地必须在写字楼,不仅禁止在居民房,甚至商住两用性质的住房都不允许用作注册地址。笔者有些怀疑,地方政府此举是想推高写字楼租金或者价格,为CBD热潮再添一把火。中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后,一些卖地心热、力捧大企业、恨不得小微企业全都卷铺盖滚蛋的大中城市,是否会通过其他方式变相增加企业的运营难度,那又得一说。让各有利益立场的地方政府、企业,心往一处使,不是容易的事。因此,估计新型公司、高科技公司的成本会下降,虚拟注册做法会风行。
公司成立后注册资本要交纳一次性印花税,以后如果增加注册资金还须就增加部分按万分之五交纳。取消注册最低资本金要求,是否所有企业都会按零注册,这笔税收就此烟消云散?还是注册资金仍然与经营范围挂钩,以制约企业,如此一来,改革也就不那么彻底了。
值得关注的是,从股票市场到企业注册,都在强调信用,此次要求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制度,实行抽查制度,一查失信,长城尽毁,以后将处处掣肘。在失信遍地的市场提升信用价值,实在是好事一桩,也是减少政府管制、市场准确定价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