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相继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均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一时间,“英语考试到底该如何改”引起广泛关注。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北京市拟对高考进行重大改革。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是,高考英语分值将有望减少。(10月19日《京华时报》)
现在,多地已经将高考改革的手术刀对准了英语,我们不难感觉到,教育改革大有去英语化或弱英语化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对此,笔者持鲜明支持的态度,理由有四。
其一,我们以现在这个劲头猛学英语,投入产出比却很低,实用性很差。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
其二,对学英语的重视超过了学汉语。很多家庭或幼儿园学英语从娃娃抓起,很多孩子在上小学、中学期间坚持上英语课外辅导班、培训班,英语作为和语文、数学并列的“三大主科”,在中考、高考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权重,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成了大学生毕业的硬门槛。而相比之下,上汉语培训班的孩子就少多了,汉语教育弱化,人们越来越容易提笔忘字,很多人的书面口语表达沟通能力都很差。当母语还学不好时,把学英语放到那么重要的位置,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三,英语是必修课,也就带有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会违逆不少学生的意愿和志趣。
其四,去英语化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去英语化不是不重视英语,不是弱化英语,而是对英语学习由狂热式的畸形重视转为正常理性的重视,找准英语学习的定位。我们没必要长时间地统一强制学习,应该摒弃英语学习的功利化、浮躁化和盲目化,追求英语学习的工具化。
总之,减一减英语教育的戏份是务实之举,能够让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