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市政交通一卡通技术规范》开始征求民意。根据该标准,未来一卡通按照“一卡多用、统一发卡”的原则进行建设,商业应用领域和信息管理的功能将更加突出,不仅可实现网络购物,还能通过酒店、楼宇和校园等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身份识别。
一卡通更加智能化,是与金融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趋势相吻合。但是,一卡通不仅具有商业属性,还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当下所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后者,因此,假如仅仅注重于其金融功能应用的延伸,一卡通的公共服务属性有可能弱化。对此需要有前瞻性预判。
就目前而言,集中在一卡通上的公共诉求,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安全性。在一卡通升级后,其安全性必须得到极大强化。在技术层面的安全保证外,让用户自由迅速地支取和变现,也同样属于安全问题。因为,功能增多将导致更多的资金集聚,一卡通实际上就成为了一种金融产品。目前一卡通的管理方是否在这方面做好了硬件和软件上的准备,将决定一卡通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交通补贴是否会被异化。金融属性的强化,将使一卡通的含金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卡通有可能成为新的牟利工具。如果没有事先建起有效的防火墙,它既可能成为新的人情工具,也可能成为财政流失的通道。比如,由于一卡通的交通费用可由财政补贴,区别一卡通在交通与其他非补贴领域的消费,就是一个新课题。
再次,是能否保证进出自由。此前,一卡通尽管功能较为单一,但在退卡退费方面已然表现出效率低下的一面。新标准尽管设立了通过终端设备退卡、退资、重新激活等通道,但是,终端设备不可能自行认定一卡通资金的性质、额度等,因此仍然不可能离开人工审核环节。这就意味着在效率上不会得到极大提升。还要看到,毕竟资金的后台存放和保管,是管理方的利润来源之一。不能排除在利润驱使下,局部出现有意放缓退卡退资节奏的可能。
从思路上看,越是致力于发展金融属性,越是要保证是公共服务属性,一卡通不能只专注于在卡市场上寻食分肥。否则,不仅现有的管理短板难以补齐,还可能埋下新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