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
GDP同比增长7.8%,增速比二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7%。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实现全年GDP增长目标几成定局,给股市走稳带来利好。不过,当日股市受此利好的刺激有限,上证指数收盘2193.78点,仅小幅上涨0.24%,没能重新站上2200点,日成交量缩至1000亿元以内。
近两个月以来的股市反弹,得益于投资者对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期。
PMI、PPI、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发电量、出口等数据的向好,推动了上证指数多次突破2200点。三季度GDP数据的公布,表明前期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发挥了作用,内外需求回暖带动了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
不过,当前投资者心理较为复杂。一方面,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举措再一次释放改革红利,从而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另一方面,有的投资者开始更多关注GDP增速的反弹后劲。有市场人士指出,经济底部复苏并不意味着增长会一帆风顺,未来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速波动、震荡现象。
从机构的最新预测来看,普遍预计四季度GDP增速难以再接再厉。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分析报告称,三季度中国经济呈现明显启稳的迹象,预计未来内外需求仍将保持回暖趋势,这有利于经济在四季度保持整体平稳,但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今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相比三季度略有回调,预计在7.6%左右。由此,2013全年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7.6%左右。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测全年GDP增长7.6%的同时指出,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将重新成为政策的重心,政府可能将加大力度解决经济中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例如,部分关键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财政不平衡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他认为,这可能将在短期内拖累经济增长。
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乐观的同时,意识到不宜高估增速反弹的力度。中国经济已经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GDP增速
“七上八下”可能成为常态。由此,股市走强离不开经济回暖,但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回暖来刺激。
A股在2200点附近的踌躇不前,出现了题材股未能再拉动大盘,以及周期股缺乏大幅上涨动力的尴尬。题材概念股的炒作有所降温,前期热炒的自贸区板块继续退潮。
10月18日,在自贸区板块中最先崛起的上海物贸一度跌停,收盘较其本轮行情的高点累计回落33.55%;外高桥收盘较本轮行情的高点累计调整29.89%。A股的活跃度有所下降,市场资金面趋于谨慎。从成交量来看,沪市18日的成交较14日萎缩了约三分之一。
GDP增速反弹的数据已公布,但上周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却分别下跌1.54%、1.75%,还与不时出现的IPO重启传闻有关。创业板指16日大跌3.93%,就是祸起IPO改革方案或在周末公布的传闻。而在上周五举行的通气会上,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IPO重启,目前证监会正抓紧完善指导意见及各项配套文件,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后才能启动。
”
IPO传闻又一次被监管层澄清,但“狼来了”对投资者心理的冲击不可低估,部分资金存在若“狼真来了”就撤离的打算。
沪市告别历史高点6124点已满六周年,上证指数迄今的累计跌幅达65%左右。A股短期甚至中期内很难像美股那样超越2007年的高点,可若在改革及治市方面有更大力度和更大作为,提振市场人气并非奢望。证监会发言人此次强调,“新股发行改革不是简单的IPO重启,必须对过去的发行办法进行改革,最大限度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
若IPO改革能够革除以往存在的弊病,充分体现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再加上现已企稳的宏观经济作为支撑,股市应该有望迎来较为乐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