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来了,香港怎么办?
2013-10-15   作者:李小加(香港证券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备受关注的上海自贸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内地,上海自贸区引发了人们对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无限遐想与憧憬。在香港,大家对上海自贸区的关注丝毫不逊于内地,各种讨论早已沸腾。
  最常听到的议论是,“上海自贸区来了,香港的领先地位能否保持”,“自贸区将帮助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直接威胁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无论怎么说,这样的议论总给我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酸楚感觉。在我看来,这样的讨论根本问错了问题,因为它们几乎都是在问“上海自贸区成立会令上海还是香港最受益?”这一点其实无需讨论,上海自贸区给上海带来的好处当然大过给香港带来的好处。但是,作为香港人,其实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是,有了上海自贸区的中国和没有上海自贸区的中国,哪个对香港更有利?
  我想肯定是前者对香港更有利。因为,有了上海自贸区的中国一定是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中国,而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中,香港最有条件将中国的开放转化为自身的机遇,中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节奏越快,香港的机遇也越大。
  过去30年,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中国经济和金融仍处封闭状态的时候,弹丸之地的香港凭借“一国两制”创造的优势成为中国内地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最主要桥梁。在金融领域,香港帮助内地实现了资本项下开放的第一步,即中国企业的股权境外上市,香港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境外资本聚集中心,也成为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投资最重要的市场与基地。
  作为国家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制度创新,是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探路,在自贸区试验成功的改革未来将被复制到全国。换言之,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力度加大、速度加快,相当于内地和海外之间贸易与资金的“直航”限制有可能以自贸区为突破而逐渐放开。
  这一发展对香港之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香港资本市场前二十年的发展,已使全球资金、机构与人才大量沉积香港,香港已成为全球投资中国的最主要前沿阵地。未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会从香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财、物北上,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又会使香港成为更有吸引力的“中转站”。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自贸区对香港一定是一个净利好,但还不是质的提升。
  上海自贸区迅速发展对香港具有质变的利好体现在中国开放本地资本市场的速度与幅度。香港很快会从“单向”变成“双向”的中转站和终点站。一方面,海外的资金会继续通过香港这个设施完备又方便的中转站进入中国内地。另一方面,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允许内地投资者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香港市场凭借其法制、信用、国际化和开放的营商环境等优势,必将成为内地资本国际化进程中初期的主要终点站和长期的中转站。
  我相信,内地经济改革开放的规模越大、速度越快,给香港这个“中转站”和“终点站”的机会也就越大。以金融业为例,中国内地目前的金融资产总值已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在过去20年间,H股公司从香港市场募集的资金仅1.5万亿港元,还不到中国内地金融总资产的2%,已经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机遇。可以预见,中国内地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将加快资本的流动,为香港金融业带来更大的蛋糕。
  至于上海自贸区会否加剧香港与上海之间的竞争,我想说的是,其实香港自开埠以来,无时无刻不在竞争当中。香港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是与上海或内地其他城市的竞争,更是在增量中的竞争。增量越大,增速越快,香港的机会越大。中央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力度越大,意味着开放速度会越快;上海自贸区的成功来得越快,意味着内地市场的开放来得越快,香港的成功也来得越快。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应是为上海自贸区发展喝彩最响亮的拉拉队,也是最好的发展伙伴。
  因此,作为一个在香港工作多年的金融从业者,我由衷地为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消息感到高兴,并祝福它能够取得成功,为香港带来更多机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武汉或将成为下一个经济自贸区 申报材料已上交 2013-10-15
· 沪自贸区或建LME交割库 将提升金属期货定价权 2013-10-14
· 沪自贸区或建LME交割库 将提升金属期货定价权 2013-10-14
· LME交割库有望落户上海自贸区 2013-10-14
· 自贸区医疗机构发展机遇在非医保项目 2013-10-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