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上周四临近中午的时候,突然出现大跌,中资股跌幅尤甚,并且很快就拖累了沪深股市。其中沪市瞬间就下挫了15点以上。是什么导致了这突如其来的暴跌行情呢?原来是有人发现此间某媒体刊出报道说,上海将在自由贸易区开设股票交易的国际板。虽然到现在也很难断定大盘的下跌是否源于这一传闻,不过相关方面还是对此及时做出了澄清,当天中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其官方微博上明确否认这一传闻,表示至今既未考虑、也未研究利用上海自贸区推出国际板。有了这样权威的表述,当天下午沪深股市一度展开了相应的反弹行情,而港股的走势也逐渐平静下来。 一场有关国际板的风波,似乎就这么过去了。上交所的否认,显然也化解了投资者的担忧。但是,对这次行情的大波动,笔者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多说几句。 在上海股市推出国际板,是几年前由管理层正式提出来的构想。在2010年前后一段时间,国际板俨然是沪深证券市场中一个热门话题。而有意思的是,从一开始社会上对此就有很大争议,而且每当有人提到要推出国际板时,股市总会出现比较大的下跌行情。到了2011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就明确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现在还不成熟,创设国际板没有时间表。此后,有关国际板的话题确实沉寂了下来。但谁也没有想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起步时,又有了在自贸区内搞国际板的传闻,并且再次形成了轩然大波。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理应双向开放,既应该欢迎海外资金进来投资境内上市公司的股票,也该鼓励境外企业到境内市场来挂牌交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股市创设国际板是大势所趋,乃是历史的必然。特别是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如果没有海外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确是难以想象的。几年来,有关方面之所以会花了如此大的功夫研究开设国际板的相关细节,希望早日将其变为现实,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沪深证券市场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早日与国际真正接轨,提高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现在,国际上几个主要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资源的争夺都很激烈,他们非常希望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好企业吸引过来上市,能够为投资者增加新的投资标的,分享海外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环视当今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上海在建设自贸试验区的过程中,对将来推出国际板有所谋划,并且为之留出相应的发展余地,可以说完全是题中应有之意。 只是考虑到眼下沪深股市的实情,在处理有关国际板的问题上,有关方面则还是应该慎重。这里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沪深市场本身还不够成熟,明显缺乏对于蓝筹股的定价能力,同时投资者结构也不合理,理性投资的观念远没有到深入人心的地步。问题还在于,由于历史以及市场建设等各方面的原因,沪深股市还存在供求关系失衡的现象,资金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市场。另外,IPO制度的改革至今仍在艰难的探索中,以致新股发行已为此暂停了近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还要去推国际板,的确是缺乏条件。很多投资者担心市场上本来就资金不足,大家对IPO的开闸原本就十分敏感,如果此时再推出国际板,而且根据曾经有的设计,挂牌交易的都是海外的大盘蓝筹股,那么到时候恐怕难免引发恐慌情绪。以往每次一提到要上国际板,行情就大跌,其原因盖出于此。这次尽管有关消息是从海外传进来的,但同样还是引起市场的剧烈动荡。 这也就启示人们,在国际板问题上,需要有对市场现实全面而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不能忽视广大投资者的看法。沪深股市不可能没有国际板,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定要马上就有国际板。推出国际板至少需要满足资本市场运行比较平稳且各方面估值较为合理、股市供求关系大体能够平衡、投资者信心指数比较充裕这样几个条件。所以,现在更加需要的是深入推进严谨的研究而非轻率的表态。海外一则并不准确的乌龙消息,就给港、沪、深的市场运行带来了如此大的冲击,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