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钱荒,昨日若隐若现于国内货币市场。在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上演了一场资金争夺大战,隔夜资金尾盘不到30分钟量价齐升,带动7天期及14天期资金价格飙高。 奇怪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季末流动性紧张,并未在9月末光临,反而在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不期而至。市场担心,这会否成为一种趋势,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市场动荡? 实际上,这早就在央行的掌控之中。此前独特的逆回购期限安排,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与6月份不动声色“杀鸡儆猴”完全不同,如今的时点性流动性紧张,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假日综合征”而已,大可不必担忧。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今年5月末至6月中旬末,国内货币市场持续紧张,债券收益率亦受此剧烈影响而不断走升。舆论认为,央行是借此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同时有意“逼迫”某些机构加快去杠杆的节奏。 市场已经领略过“央妈”的狠劲,去杠杆过程亦带来债券投资的阵痛。为了更健康的市场环境,央行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资金面进行整治,可以说已经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昨日的拆借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忙于四处借钱,四大国有银行因资金状况较好,基本保持了中立。恰因为此,有银行参与的银行间市场与没有银行参与的证券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形成了迥异的走势。前者涨跌互见,幅度较为温和;后者尾盘大幅拉升,剧烈波动一度引发市场的种种猜测。这其中既有“股市吸金说”,也有“借新还旧说”,但最终大家都在猜测——这次,“央妈”的态度会是怎样? 央行在国庆节前的几次操作,可以提供重要佐证。 9月2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中一改往常7天期逆回购的做法,除大幅提高发行量至880亿元之外,还破天荒地将期限缩短为6天。这使得其到期日卡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9月30日。如果不做这一更改,10月1日到期的资金将因假期休市而顺延至8日,昨日的资金紧态无疑将进一步升级。同样,央行在9月26日的操作则遵循了14天期操作,使其到期日完美避开了10月8日。 昨日的流动性轻微紧张,还与例行的存款准备金补缴有关。到了本月15日,央行将向市场退还因旬度存款基数变化而产生的准备金,届时一切又将回归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