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于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二级市场上,自贸区概念股似乎摆脱不了“见光死”的魔咒,26日成为跌幅最大的板块,板块整体跌幅超过8%,并拖累上证指数下跌1.94%。 近两个月以来,自贸区概念股成为最耀眼的板块,就连创业板也自愧不如。其中的代表是上海物贸和外高桥,前者在6月底才3元多,9月25日最高上涨至18.30元,期间累计涨幅约400%。后者在宣布拟定向增发并投资打造上海自贸区一期建设项目后,18个交易日中出现15个涨停,9月25日收盘较其公告前累计上涨375.26%。自贸区概念股受到热捧,不仅激活了一大批上海本地股,港口、航运、金融板块也跟着沾光。就连退市风险尚未消除的﹡ST远洋,9月上旬也出现4个涨停。 诚然,建设自贸区是我国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将在开启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自贸区概念股受到热捧,反映出投资者对改革红利释放的期盼。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将使相关行业和企业受益良多,上海本地股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自贸区概念股的大涨既有炒作过头之忧,也存在鱼龙混杂、鸡犬升天的现象。 不少自贸区概念股的一路大涨,伴随着公司披露信息提示风险。以最先带头大涨的上海物贸为例,7月以来先后6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均表示“本公司尚未对进入自贸区开展经营活动等事宜进行相关的评估和筹划工作。”上海物贸是百联集团旗下的一家贸易类上市公司,去年每股亏损1.20元,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0.0163元。暴涨后造就“市梦率”,其能否靠自贸区“脱胎换骨”,将给股价带来很大的考验。 再看张江高科,8月23日至9月24日累计上涨66.49%。该公司称,“目前在上海自贸区内没有土地储备,自贸区的获批在短期内对公司业绩无直接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概念股越炒越热的过程中,部分重要股东及高管没有闲着,而是忙着减持套现。华贸物流、长江投资、陆家嘴、申达股份、东方创业等均遭不同程度的减持,其中,东方创业的第一大股东东方国际集团8月下旬以来累计减持达945.12万股,占总股本的1.81%。华贸物流和长江投资一边解释尚未对进入自贸区开展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和筹划,另一边均遭第二大股东减持,前者于7月24日至9月12日共被减持2000万股,占总股本的5%,后者在8月16日至9月6日被减持760.17万股,占总股本的2.47%。 9月26日,自贸区概念股在跌幅榜上扎堆,上海物贸、海博股份、东方创业、华贸物流、张江高科、上海三毛、锦江投资等跌停。前一个交易日涨停的外高桥、东方明珠、浦东金桥等,在26日跌停。这意味着自贸区概念炒作由“盛宴”变成“剩宴”的风险增大,未来将面临个股分化,进入去伪存真的考验阶段。事实上,概念炒作并非“遮羞布”,很多公司的业绩前景还得靠现有主业经营。自贸区建设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多大的成长性,本身需要区别对待,而不是稍许沾上概念就能实现
“凤凰涅槃”。 今年7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建设上海自贸区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核心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优惠政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9月24日表示,过去讲优惠政策就是税收、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而上海自贸区不是这样的概念。 可见,投资者不能用炒优惠政策预期的思维来炒热自贸区概念股,更需要当心概念炒作的潮水退去后遭遇“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