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十三次会员大会上,就银行业下一步改革走向,发表了题为《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的演讲。尚福林表示,下一阶段,要抓住公司治理这个关键,重点完善有效制衡机制,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运营管理的稳健性。颇具新意的是,他首次提出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切实将高管的个人利益与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尚福林所言的股权激励机制并不涉及任何产权转移变更和控制问题,但激励管理层的积极性作用与管理层收购是一致的。2008年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金融机构之所以成为祸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包括管理层高管人员的短期行为,即只要盈利达到预期确定的年度目标,而不管采取何种手段,带来何种后果,就可以拿到巨额年薪、奖励和高额提成。管理层高管的短期行为不仅害了本公司,而且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也害了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国都在探索强化金融监管和约束问题,规制金融业高管的行为和责任。其中建立一个有利于管理层长期经营行为的激励机制异常重要。
正如尚福林所言,加快完善与风险挂钩的薪酬体系和延期支付机制,着力解决薪酬与风险不对称问题。一些长期贷款风险暴露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而银行管理层高管人员薪酬、奖金早就支付甚至消费使用完了,高管人员也说不定已经调离岗位。这种风险追究难度非常之大。如何建立一个既能激励在岗高管提高管理积极性和有效性,又能便于追究延期暴露的金融风险的薪酬机制异常重要。
延期支付机制思路不错,但如何实现延期支付机制呢?笔者认为,股权激励机制应该作为延期支付机制的载体。基本设想是,现行国有或者国有控股银行的各类高管在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中长期激励、福利性收入等薪酬体系内,基本薪酬按月发放。将绩效薪酬、中长期激励薪酬延期支付,办法是将这部分薪酬资金到二级市场以高管名义购买本上市银行股票,实行专户管理,实行一定年限的锁定期。
俗话说,“连股连心”,这种机制的有效作用在于既能够使得管理层高管克服过度注重短期效益而损害银行的长期发展行为,尽心尽力搞好公司,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股东回报和公司效益。因为自己薪酬中的一大部分成为“股份”锁定在那里,连着自己的“心”,岂能不尽心尽力。若不尽心尽力,管理松懈,导致其股票下跌,那么,损失惨重的包括高管自己在内。而且还要着眼公司长远发展。同时,对在任期间酿造的各类金融风险与其锁定的股份薪资期限对称,便于挂钩兑现。既起到了激励效率,又起到“惩罚”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两点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其一,探索股权激励机制决不能在增发扩股时变相低价送股份给高管,变成趁机提高高管薪酬的借口。必须在现有薪酬体系内,将绩效薪酬、中长期激励薪酬用来购买股份,还必须在二级市场购买。其二,建议修改《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第14条和第16条相关表述,统一整理规范整合到股权激励机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