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本是小伙伴们重逢的欢乐季节,但浙江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九小学的学生们却因集体性的恶心、胸闷、流鼻血,不得不紧急停课。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小学所在磐石社区四年半中已有121人死于癌症。有报道称学生们流鼻血是因新校舍装修,但家长们普遍认为是因周边林立的化工厂和电镀厂废气排放超标,学校、厂方、环保局、学生家长各执一词。 根据《乐清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6-2020年)》,该小学及周边1公里范围所在区域,本属景观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区,属于限制准入区;但2009年被调整为二类工业用地。区域内除了少数持有牌照的化工厂、电镀厂,还有着密集的小作坊。此类小作坊的密集存在,固然折射出当地环保部门的查处不力;而持有牌照的电镀厂、化工厂,又是如何通过环评,顺利开工的呢? 譬如正鑫金属件有限公司金属件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其环评报告核心内容为:“产生的废水,纳管入乐清污水处理厂”。但该加工中心距污水处理厂大约3公里,显然不符一个重污染企业在污水处理设置上的常规距离。乐清污水处理厂副总经理潘中信亦称“我们只处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不在我们处理范围内”。也就是说,环评报告造了假。 这些有牌、无牌污染企业的存在,一方面是企业主得利,另一方面,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税源,有的还是纳税大户,诸如乐斯化学有限公司就头顶着“温州市、乐清市先进、重点骨干、明星企业,百强纳税大户”等耀眼光环。而环保部门在财政上却是依赖着当地财政局,治污不力也就其来由,睁眼闭眼默许着这些污染企业和作坊的存在,甚至在环评造假上网开一面。企业要利,当地政府要税,要GDP增色要政绩,民众所要的则是生活的安宁。但这些污染企业的“负外部性”,对环境的透支,却是当地民众甚至子孙后代在埋单。这样的戕害民生、竭泽而渔的片面发展方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维权事件也多发,这些污染企业的存在,也带来一系列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诸如2011年,村民代表、镇政府和乐斯化工厂几番交涉后达成三方协议,规定厂方于2012年7月31日前完成对磐石厂区生产线的搬迁,但最后不了了之。此后,村民们积蓄已久的愤怒爆发,先是老人妇女去抗议,之后村民和厂方保安更是冲突不断。当博弈走向暴力化、极端化,其实传递出环保部门已不再被民众信任的危险信号。 在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面前,有些地方政府是到了该考虑转换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具体到环境污染治理,一方面,有必要提高环保部门在财政上的独立性。以此为前提,才谈得上环保部门硬起腰杆来,严于执法。同时,对于履职不力严肃查究。另一方面,对于这些高污染企业,必须严格环评,提高其准入门槛,该关停的关停,该搬迁的搬迁,同时,提高其违法成本。如果总是企业污染让民众埋单,青山绿水何时有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