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30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得益于改革。未来中国要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依靠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笔者认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事关政府角色定位,是改革红利能否得到有效释放的关键因素。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以牺牲劳动力价值、资源和环境条件为代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改革激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劳动者的内在潜能充分激发。否则,纵然有资源和环境可以利用,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供需矛盾由供不应求逐步转向供求平衡和相对过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过去能够被市场接受和容忍的政府干预行为,也逐步成为干扰,一定程度上,还产生了制约和破坏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行为和意识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得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很多做法还是计划经济的一套,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成熟了,市场机制健全了,不需要政府再频繁使用有形之手,不需要政府再继续过多地干预市场。
正因如此,政府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成为下一步改革能否顺利向前推进的关键。
虽然从理论上讲,政府只要将由市场能做好的,放手让市场去做,政府则管好自己应管的事。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
首先,在职能方面,政府尚没有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多情况下,政府还在做着与公共行为完全不相符的事。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对项目审批手续还过于繁琐等。相反,该由政府承担的公共职能,却被严重搁置和闲置,如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失位等。
第二,在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方面,上层建筑过于庞大,机构过于臃肿、吃财政饭的行政事业人员过多、财政负担过重等,导致政府将该管的事很多都放弃或失管了。
第三,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迄今为止,政府对石油、电力、通信、金融等行业的管制,让市场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自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和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在市场公平性方面,从规则的制定、市场秩序的维护、市场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基本还是处于“人治”状态,而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制原则进行。所出台的制度、法规和政策等,也常常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使公平性大大降低,也使市场经济主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因此,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明确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做好政府的角色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成为改革能否向前推进、能否释放红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