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优势丧失该怎么办
2013-09-09   作者:许凯(《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助理)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字号
  德国经济出问题的话,欧洲怎么办?最近,对这个话题的担忧多了起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塞巴斯蒂安?杜林和美国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普森分别投书英国《金融时报》,就德国目前所潜伏的制造业危机以及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提出质疑,引起舆论关注。
  杜林认为,德国制造业有丧失优势之虞,而各大政党在最近的竞选纲领中却没有触及其中原因,“德国奇迹”摇摇欲坠。他认为,由于投资过低,德国的基础设施正在阻碍经济发展,营商基础在恶化,解决的办法是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同时加大教育力度,“不再让大学和研究机构出现资金短缺”。普森则认为,投资不足是经济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所导致的,德国应改变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依赖出口模式。
  两位欧美重要智库人士的观点很快得到数据佐证:最新公布的德国数据显示,德国7月份的出口意外下跌,季调后的7月出口月率为-1.1%,低于预期的0.7%,也低于上个月的0.6%。同时,7月经常账户盈余从179亿欧元收窄至143亿欧元,工厂订单环比大幅下滑2.7%,低于预期的1%。不过,亮色是季调后的8月进口月率增长0.5%,高于上个月的-0.8%。表明尽管外需乏力,内需还不错。
  上述观点和数据出现在9月初,又有着特殊的意义。传统的中国中秋假期一过(9月22日),德国就将迎来又一次大选,总理默克尔正在极力谋求第三个任期,而经济议题恰恰是她能否连任的关键议题。尽管默克尔在电视辩论中仍自信地称赞德国是“欧洲增长引擎”,今年第二季度0.7%的GDP增速也领先于欧盟27国以及美国,但这两位专家抛出的议题仍值得德国重视。
  是该思考德国制造业优势还能保持多久的时候了。德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工业品牌,西门子、戴姆勒、宝马、博世、多尔曼、沃斯等等都享誉全球。德国制造的制胜之道是质量、技术和服务。随着全球经济的调整,来自亚洲等地的竞争者正在压缩着德国制造的领先优势。德国制造惟一的选择仍是继续保持质量、技术和服务优势,只有这些优势的存在,才能确保德国的出口模式能够有效运转。
  质量和技术领先的一个前提是人才。只有持续不断的人才供应,才能确保质量和技术的全球领先优势。创新能力的降低对任何期望保持高端制造业的国家而言都是竞争中的最大障碍。普森研究发现,德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劳动者数已低于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德国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而另一个让德国制造潜藏人才隐忧的是,德国一度暂定技术移民。由于意识到工程、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德国才于去年开始推行“蓝卡”计划。
  技术移民受到抑制,除了引进的人才良莠不齐外,就业的紧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德国的产业整合也压缩了劳动力的使用,德国为了确保足够的就业,对“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进行调整,同时压缩劳动力成本。德国多年来的劳动力成本增速都是欧盟最低,2012年才得以改善(上升2.6%)。尽管如此,为了降低劳动力和其他营商成本,不少企业在国内办厂和国外办厂之间摇摆:国外办厂影响质量,而国内办厂成本又比较高。
  两难选择的症结在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为了确保出口优势,德国政府倾向于选择在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方面更有利于促进出口的政策选项。而对这一模式进行调整则难度不小。出口模式的选择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庞大的制造业规模仅靠国内市场很难承载,走向海外是必然选项。并且,为了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繁荣,任何一个民选的执政者都会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出政绩的政策,围绕出口依赖模式的选项更易被选中就不再是偶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笔者否定德国当前的经济地位。德国曾经是并且依然是欧洲的经济标杆和稳定船锚,德国经济不管是历史还是当下也都为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做着极大的贡献。但是,德国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丧失后该怎么办?德国在欧洲推行出口为主导的制造业模式时,恐怕更应该放弃心中的“德国制造优越论”,就如何整合欧洲各国经济多做些考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