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如此“猖狂”的地王行为艺术,经过媒体广泛报道,且多数报道会添油加醋,将增强全国人民看涨房价的预期。据笔者的研究,近十年来,中国楼市存在着很明显的短周期波动。而当前,已处于偏高位的区间了。
对于开发商而言,只有等到房子最后卖出、租出,才知道是否操盘成功。而媒体聚光灯常射向“产房”中的地王,却不再理会卖房时的“太平间”中的地王楼盘。只听新人笑,谁闻旧人哭。
地王,一个接一个,如同一颗又一颗,炙热的陨石,穿过大热层,狠狠的砸在了中国楼市的屁股上、胸口上。而且,近期地王的个头超大,燃烧的火球与温度亦吓人,对于楼市的冲击波不容小觑。
9月4日,经过69轮激烈竞价,融创以21亿元加异地建医院的代价夺北京农展馆地块,楼面价7.3万元,超越2010年2月华侨城5.28万元拿下的上海苏河湾地块,成为全国单价新地王。
而9月5日,新鸿基以218亿竞得徐家汇中心地块,仅次于全国总价地王:2009年12月255亿元的广州亚运城地块,而后者由富力、雅居乐、碧桂园、世茂、中信联手拿下,由此更显新鸿基之牛叉。
同日,杭州华家池三地块总价拍出137亿元,由绿地、世茂、
滨江瓜分;世茂豪掷47亿元,拿下了苏州金鸡湖两宗黄金地块,溢价率皆超70%,成为苏州单价地王。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高价地并不稀罕,可近日如此密集、如此高价的地王潮,还是让人感到惊诧、困惑和担心。人们困惑的是,调控政策怎么就没一点用处呢?民众担心的是,面粉这么贵了,将来面包能不涨价吗?
首先,房企敢于抢地王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三点。其一,房企不差钱。一方面,去年二季度以来销售顺利,回笼资金很多;另一方面,去年至今年上半年,融资面有所放松。其二,房企急需补库存。过去一年房子卖得多,就需要拿地造房子,这是再生产的必须。其三,地方政府很精明,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金,只在楼市繁荣期,才愿推出优质地,而优质地才可能诞生地王。
其次,地王频出的影响,总体弊大于利。道理很简单,它能改变人们的预期。预期是影响房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但预期看不见、摸不着,只是能感觉得到。
一般规律:地王一出,周边新盘或二手房就会提价。而近日如此“猖狂”的地王行为艺术,经过媒体广泛报道,且多数报道会添油加醋,将增强全国人民看涨房价的预期。这是所谓其弊。所谓其利:地王也是地,增加土地供应,有利于改变未来几年的供求关系,从而有助于缓解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
再次,并无妙方根治地王热。每轮楼市上行期,都会遇到持续多月的时间段内地王频出。楼市整体高温,再遇到政府推出优质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生出大大小小的地王。
每次地王频出时点,国土部都很紧张,看似严厉的声称要抑制地王,比如溢价率超过50%被视为“异常交易地块”,需向国土部报备。但只是报备,又非禁止。况且也不应禁止。
比如一幅地,开发商甲愿出100亿,政府总不能50亿卖给开发商乙吧,因为开发商不会自动未来将房价降低一半销售。所以,土地“招拍挂”本身并没错,这一制度远比以前的协议出让合理。另外,为将溢价率控制在50%,部分地块实行竞配建保障房,但不可能所有地块都配建保障房,经过近几年保障房建设大跃进后,几年后也不再需要大量建设保障房了。
最后,地王一定会笑到最后吗?答案是:不一定。正如,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不一定成年后获得成功。地王诞生,只是一个楼盘运作的开始,对于开发商而言,只有等到房子最后卖出、租出,才知道是否操盘成功。而媒体聚光灯常射向“产房”中的地王,却不再理会卖房时的“太平间”中的地王楼盘。只听新人笑,谁闻旧人哭。
当然,过去十年,地王项目成功者众,多数都赚到了钱。但卖房时,才发现形势差于抢地时的预期,有此感受的开发商倒也不少。
2007年四季度和2008上半年出生的地王,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卖房时,相当多很失意。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出生的地王,在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卖房时,也感凉风袭人。幸好,多数项目有惊无险,因为市场降温的时间较短、幅度较小。扛过去,便是春天。但即便如此,仍有少数项目仅获得了微利,甚至赔本。
巴菲特的那句话: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疯狂,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同样适用于在开发商拿地。因为:房地产市场与股市一样,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只要有周期,一定会有冷暖交替。据笔者的研究,近十年来,中国楼市存在着很明显的短周期波动。而当前,已处于偏高位的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