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业遭遇互联网
2013-09-02   作者:吴秋余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期,互联网的轮番“搅局”让金融领域显得很不平静:
  先是“余额宝”抢了银行的理财生意,随后微信也变身“钱包”挑起移动支付大旗,紧接着淘宝又在网上开卖“赏月险”。一个个新鲜事物的涌现,在赚足消费者眼球的同时,也让互联网金融概念风生水起,一批涉及电子商务的网站纷纷“触金”,阿里巴巴前掌门人马云发出豪言壮语:“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传统的金融行业则加大“触网”力度,通过互联网涉足金融业已成全面开花之势。据央行统计,截至今年7月,已有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与金融业能够速配成功并非偶然: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的高效和便利满足了金融业快速便捷和降低成本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自然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而从产业发展情况看,在国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背景下,互联网为一些小额资本流向金融行业提供了“低门槛”平台。因此,网络与金融一拍即合的“联姻”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在这场“联姻”背后,消费者无疑成了最大受益者。有了“余额宝”,理财不再东奔西走,动动鼠标就能购买;有了微信支付,手机就是钱包,走到哪儿都不必担心囊中羞涩;有了品种丰富的网上保险,就可以坐在电脑前,轻松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带来行业变局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这种改变不仅带给消费者巨大便利,也让相关行业获得了丰厚回报。
  互联网金融大肆吸金,备感压力的自然要属传统金融业。面对这场由“外行”发起的搅局浪潮,银行、保险等机构纷纷疾呼“狼来了”,甚至有人断言互联网金融必将成为未来金融业的普遍形态,传统金融业如果不变革终将被取代。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本身就表明,唯有不断将自身优势与最新的技术发展结合起来,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在当前金融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的银行、保险、券商若能顺应时势,借助网络平台拓展业务形态,就可以降低自身运营成本,更好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反之,固步自封必会遭到市场抛弃。
  当然,金融创新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缺少监管、没有节制的创新只会导致行业混乱与社会危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推广,这种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以网贷平台为例,不见面、不审查、无抵押的快速贷款模式虽然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却也让贷款风险无限放大。缺少第三方资金监管更使投资者难有保障,卷款“跑路”现象屡见不鲜。而实践中,注册成立这样的网贷平台仅需拿到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并在工信部备案即可,网贷行业实际上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
  互联网金融还在升温。当务之急,是尽快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成长和不断创新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信银行:利用互联网撬动市场 2013-09-02
· 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诞生 2013-08-28
· 基金大肆掘金互联网娱乐产业链 2013-08-27
· 互联网自贸区概念获资金疯狂追捧 2013-08-27
· 熊晓鸽:移动互联网要靠内容赚钱 2013-08-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