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乌龙指的连锁反应,从亚洲、南美到非洲的新兴市场近期纷纷遭遇资本外逃,导致本币贬值、股市债市剧烈波动,并引发亚洲金融风暴重演的忧虑,那么,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还能一枝独秀吗? 不妨先从外部环境说起。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支撑因素在于本国经济复苏比预期要好,日本经济也有好转迹象,欧洲经济则逐渐趋于稳定。根据马基特经济研究公司的数据,8月份欧元区PMI预估值上升1.2个百分点,至51.7%,这个数值超过了市场预期,也是自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与此相关联,中国对外出口在7月份显露恢复迹象。 最近,以亚洲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利情况,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核心国家却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由于印尼和泰国等国在亚洲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其动荡尚不足以威胁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基本面。而且,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同时拥有高达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都为中国经济抵御外围波动提供了保证。 再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进程正在有序推进。对于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已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环境产业发展、促进信息消费等,此外,还进一步减免小微企业税负,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金融改革改变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等。 随着众多指向性明确的经济政策的不断发酵,7月份相关数据已经显露经济企稳迹象,昭示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首先,企业生产的信心增加,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6月份微升了0.2个百分点;其次,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7%,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8个百分点,相关发电量和使用量都有所回升;再次,前文提到的外贸形势出现反弹,7月出口同比增长5.1%,进口增长10.9%,并扭转6月分别下降3.1%和0.7%的滑落态势。或许正是基于这些明显的客观事实,众多外资投行纷纷改弦更张,对中国经济前景由看空转为唱多。 当然,在这些积极因素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趋于平稳,增长速度处于合理区间,而且,中国作为亚洲新兴市场的核心地位不会动摇,也不会被轻易拖下水。但是,中国经济本身存在的潜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其一,内外不利因素交织造成实体经济增长缓慢,进而带来就业、消费等相关问题;其二,金融系统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仍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三,实体经济产出与金融政策扶持的效率有待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阶段,如何把握投资与其产出效率平衡需要大手笔与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