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在谈到央企与民企的关系时表示,不管是什么所有制企业,民营也好,国有也好,谁有本事给中国挣脸就应该支持谁。谁做强做优都是中国骄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必要搞成你死我活的关系。“我看一批民营企业将来相当厉害,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高级知识分子、高级人才,这批企业有可能是中国的希望。” 见惯了国资委官员“护犊子”,如今见到国资委官员在讲话中一碗水端平,还是会让市场人士感受到一些鼓舞的。至少,在观念上是不排斥国企与民企坐一条板凳的。改革开放有一个著名的“猫论”:不论是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猫论”在当时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干扰,在眼下也可以继续突破所有制歧视的干扰。 《韩非子?有度》里有一句著名的话:“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古人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最生动阐释。民营也好,国有也好,甚至也不管谁有没有本事,只要在《公司法》面前人人平等,不分嫡庶,也不分是长子还是私生子,理所当然应该一碗水端平,法律就是这样一把量尺,一把尺子量到底,谁就不会因此而抱怨,谁也不会因此而矫情。只要是一视同仁,其实无所谓“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他们前面的定语都是中国,都是在为这个国家添砖加瓦。对于个人而言,今天每做的一个选择都限制了未来的选择,而对于一个国家则恰恰相反,今天每多一个选择,未来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国企和民企各有优势,对国企不能一棒子打死,对民企也不能一口气吹上天,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他们在公平的舞台上展开竞争,去发现和总结各自的“比较优势”。自斯密至李嘉图,分工优势和比较优势就一直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视角。这种视角多用于国际贸易,但在国企和民企的产业定位上,似乎也可以作为它山之石。目前来看,国企偏“重”,民企尚“轻”,前者在上游酝酿成优势,后者在下游聚拢起人气。这初步体现出了国企和民企各自的比较优势。但如果这个“比较优势”如果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便是有效率的,便是让国企、民企以及国家、人民都受益的选择。而如果这个“比较优势”的建立不是基于禀赋的选择,而是政策扭曲使然,这个“比较优势”就是有水分的,就是僵化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国企和民企,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水乳交融,而不是水火不容。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不会失去活力,亦不至于失去稳定。政府把舞台搭好了,就看他们如何去长袖善舞了。谁更适合做霸王,谁更适合做虞姬,让市场去投票,而不是在演出之前,就心有所属,就意有所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