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业监管制度在中国已经被呼吁了很久,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2013年8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是不是中国金融混业监管进程中实质性的一步?我看应当是。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包括: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的协调;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从这之间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监管部门行为充分协调的重要性”。比如,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方面,中国就出过大问题。2010年年中,中国开始退出经济刺激计划,开始正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尽管这样的政策组合存在问题,但单看金融政策恐怕问题更大。那时,货币政策开始大力度收缩,按说这已经足以使经济“降温”。但是在货币紧缩的过程中,银监会也开始跟着掺和,以加强金融监管的名义实施“监管指标大跃进”。通过不断提高银行业监管标准,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提前实现巴塞尔协议Ⅲ。一时间,央行使用各种手段紧缩货币,另一方面银监会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拨备覆盖率等银行监管指标,大幅压低银行货币乘数。 央行、银监会“你一拳、我一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什么?货币超调。这是谁的错?银监会有它的道理,央行也有自己的道理,好像谁都没错,但合在一起就错了。不是吗?那时候,信贷成本快速上升,大量实业资本脱离实业变成炒作资金,最终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高利贷风波”。这样的情况是否还应当持续?当然不行。 还有一些情况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尽管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来自各个部门,但货币政策是否适宜、应当把握怎样的“执行程度”却基本是央行说了算,其他人根本插不上嘴。我们希望改变这样的情况,因为货币政策涉及所有经济领域,必须充分尊重所有经济部门的意见。 目前的部际联席会议也一样。我认为这样“部际联席会议”中缺少实业经济部门的参与。中央不是一直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吗?那为什么在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这类事关实体经济行为重大转变的问题上,却总是没有实体经济的发言权?这显然有问题,这是“金融轻蔑实业”的体现,是“金融为王”的“华尔街意识”。我希望,中国金融业时时刻刻都不要“忘本”,而中央的任何一项金融制度安排也都不要忘了实业界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