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根子在资源错配
2013-08-16   作者:曹华飞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字号
  据媒体报道,8月15日至11月底,工商总局以及各级工商机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行动,除重点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和择校升学、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贿赂外,4S店、房产中介等领域存在的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都是此次治理行动的打击对象。
  不正当竞争的根子在于资源配置的错位和扭曲,这是对其展开治理的难点。如果不从根本上疏通资源的配置路径,只是对不正当竞争发起运动式专项治理,很容易陷入“打地鼠”一般的猫鼠游戏之中——抓住“热点”顾不上“难点”,按下葫芦又起来瓢,执法效能并不乐观。
  以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为例。近期曝光的外资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在华严重商业贿赂事件,只是国内医药企业恶性竞争的冰山一角。由于药品以医生处方为主导话语权,以医院销售为最大渠道,药品供求关系之间的这道关卡使得市场失灵,药企间恶性竞争,企业与医院、医生行贿受贿频频发生。要治理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关键在于深化医改,从根本上扭转“以药养医”体制,理顺药品市场供求关系,建立资源合理配置机制。
  相比医院等公共事业和垄断型企业滥用支配优势限制竞争的行为,各种虚假宣传、欺骗性有奖销售只能算“小巫”,如果说后者缘于市场竞争的“过熟”,前者则明显表现为面对市场竞争筑起壁垒。对于垄断型企业,市场机制在其“领地”内被搁置,监管部门可能被权力寻租掣肘而集体“失声”。因此,要遏制行业垄断、限制竞争的行为,破除由不正当庇护造成的行政性垄断樊篱是基础。
  目前,国家对部分行业单独立法,法律规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多由原行业管理部门发育而来,利益交叉黏合度高。而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反不正当竞争监管部门,工商部门独立监管的难度很大。同时,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层出不穷,而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采取的列举式立法体例,导致工商部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限于“兜底”效能,执法空间宽泛却受限。
  对不正当竞争的治理,如果不抓住资源配置障碍的“病灶”,就很容易治标不治本,要去除这个“病灶”,还需要更多部门多管齐下、联合执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葛兰素史克否认因行贿门裁员百人 2013-07-31
· 葛兰素史克陷行贿丑闻 中国业务至少18人被拘 2013-07-29
· 葛兰素史克医药代表掌握全国医生名单 行贿系公开秘密 2013-07-27
· 葛兰素史克陷"行贿门" 中国区运营几乎瘫痪 2013-07-26
· 葛兰素史克:将更换中国公司负责人 2013-07-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