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价格等因素,不少内地人开始到香港购买药品,有些同样规格的药品差价可达1万元,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品在香港的价格只有内地的60%。香港西环一家大药房的老板告诉记者,一天销售额有10万港元,其中内地人约占一半。(8月14日《人民日报》)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香港真是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内地人去香港除了买奢侈品,买奶粉,现在又多了一项赚取高额差价的消费——买药。同样规格的药品,香港可以比内地便宜1万元,来回的机票等交通费用都省出来了。香港如此低廉的药品价格,让饱受高药价之苦的内地居民羡慕至极,我们不禁要问:同一个国家内两个地方,药品价格咋相差这么大呢?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认为,香港药价便宜,得益于药厂到患者之间极其精简的销售链,没有中间盘剥。而且政府管理的医院,由医管局采购药品,不能有佣金,公立医院用药费用由政府负担,药品都是原价销售。而内地的药店或医院普遍会有药品加价,以及有明里暗里给医生的佣金,“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最终都要折入药品售价。所以,药厂定价时还要考虑佣金、层层分销的费用等。 诚如斯言!上述分析道出了内地药价“高不可攀”的一个症结——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需要经历药企、政府审批、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等流通环节,“各路神仙”层层加成,逐级抬高了药品价格。最近的鲜活案例是,几家跨国药企相继被曝出行贿丑闻,如英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法国制药商赛诺菲等。公安部门调查显示,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高管为了打开药品销路,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主管、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药品暴利链条上的种种灰色成本,各种寄生利益的层层盘剥,都会累加到药价中,药价由此十倍乃至百倍地上涨,最终为之埋单的还是广大患者。 其中,药企与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导致内地药价虚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社会影响恶劣,既破坏了医生的职业形象,也恶化了医患关系。纾解这个备受诟病的顽疾,可以借鉴现成的香港经验——为了防止医生开“大处方”、滥用药品,香港的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用药的权力掌握在医生手中,但是,药房配药的药剂师要核实处方、指导患者用药,公立医院内设的药事委员会也会定期检查每种药物的用量是否正常;而且,医生收受药品回扣要负刑事责任,一经廉政公署查实,医生的声誉和前程就会毁掉。在如此严苛的监管与制衡之下,医生不大可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违规用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遏制内地的虚高药价,不妨借鉴香港经验,从精简药品流通环节入手,改革药品定价机制,并通过严格的执法与监管,让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不敢轻易逾越道德及法律红线。此外,香港药价之所以较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药品免税。在国内财政收入稳增的背景下,对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药品,我们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降低相关税费,让广大百姓得实惠。
|